黄河臂弯中的三合村。文中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摄
金秋时节的白银大地,258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秀丽如画,1.4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土地物产丰饶。
作为老工业基地,如何答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道答卷,白银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近年来,白银市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将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纳入全市“三地一极”发展格局,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调发展,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稳步增进民生福祉,用实干实绩实效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金沟河畔水清岸绿。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黄河安澜
秋日暖阳下,白银城西的金沟河水波潋滟,河畔草木葱茏。
“这条河沟越来越美了,我们经常来这里散散步,特别惬意。”白银市民秦向群感慨道。
金沟是黄河二级支沟,也是白银城市中水流入黄河的通道,流域面积59.6平方公里,河道长度21公里,其中城郊段3.5公里。
“我们通过工程措施,大力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彻底改善金沟水生态环境,同时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沿岸入河污染防控等工作,确保金沟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河道不断流、生态不退化。”白银市白银区水务局河湖股负责人孙瑾国说。
经过一番治理后的金沟,如今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道最美风情线。
近年来,白银市以建设美丽幸福河湖为目标,多措并举、协同推进、狠抓落实,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白银市立足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按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标准,从2022年至2025年,计划分批分类在河流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创建8条(段)62公里美丽幸福河湖。”白银市水务局河道管理站负责人杨彪介绍道。
去年以来,白银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100%,治理水土流失340平方公里,祖厉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从 4539万吨减少到 1261万吨,黄河白银段水质连续9年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此外,白银市着力构建“两屏两廊四区”绿色生态体系,统筹推进造林复草、涵水固沙、治山增绿等工作,开工建设黄河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造林32.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9.27万亩,一条条生机勃勃的“绿色飘带”正沿着黄河舒展。
黄河白银段。
推进乡村振兴 增进民生福祉
依偎在黄河臂弯中的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是一个拥有常住人口1.1万人的“万人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
“我们村有30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设施蔬菜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模式优,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蔬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达70%以上。”三合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学良说。
一座省级农业示范园落户三合村,推动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露地生产五种模式并举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蔬菜年产量7000万斤,年产值6500万元。
三合村还凭借沿黄与近郊优势,发展集休闲、观光、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充分发挥观光、旅游、采摘等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村。
围绕蔬菜产业大做文章,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在三合村铺展。上千座日光温室沿着黄河拔地而起,勾勒出三合村的特色产业图景;硬化道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鲜花盛开,数个休闲广场点缀在村中各处,描摹出三合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围绕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靖远县、景泰县分别被列入甘肃高原夏菜产业集群、甘味生猪产业集群,靖远羊羔肉等8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平川文冠果获评国家级“气候好产品”称号,“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分别达到5个、50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58.94万亩。
白银还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建卫生户厕3620座,新建农村道路322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6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成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7个、示范村100个,和美乡村建设呈现新气象,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合村上千座日光温室蔚为壮观。
壮大绿色产业 激活绿色动能
生态保护逐绿而行,生产方式向绿而生。
作为老工业基地,白银在工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年产生工业固废超700万吨。
面对如此体量的工业固废,白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选择大力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的绿色环保产业作为突围之举,形成了一大批环保产业集群,靖远高能环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靖远高能的生产厂区,一辆辆满载工业固废的卡车驶入厂区,电解铅、精铋等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将这些固废资源“吃干榨净”。
“我们今年刚上线的氧化铋项目设计了4条生产线,先上了2条,产能1800吨左右,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利于提高固废资源的利用率。”靖远高能环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飞说。
作为一家以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综合回收利用为主的企业,靖远高能核准的危废处置利用量为一年17.5万吨,建设有电铅、精铋、贵金属、锑白粉、冰铜精炼和物料烘干生产线6条,年产高品位冰铜7000吨、电解铅2万吨、锑白粉1377吨、精铋2000吨、金银合金12.5吨。
华鑫九和工业固废资源化3万吨电锌系统综合利用项目、中瑞铝业5.2万吨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化循环经济项目、白银湘宇麓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业30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随着瞄准资源循环利用的项目一个个上马,白银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绿色发展底色更足,绿色动能愈发充沛。
为推动新型工业向“绿”而动,白银以低碳循环发展增长动能,通过打造绿色体系、强化资源利用、淘汰落后产能等多措并举,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被确定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不仅如此,白银还推动传统产业做“减法”,大力实施老企业、老厂区“三化”改造项目,创新型白银炉、靖煤清洁高效气化气等项目建成投产,金白兰武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靖远高能环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电解铅生产线。
记者:彭雯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