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8月9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省的30位优秀记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用心用情讲述着一个个“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四川好故事。
经过激烈角逐,此次决赛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其中,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王梓轩作为成都区(市)县级媒体唯一代表参赛,荣获二等奖。
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王梓轩
围绕“探路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王梓轩的讲述从日前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开始。这场发布会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四川省减灾中心、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举行,核心内容是邀请一万名志愿者,通过“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小程序,参与多灾种精准预警。以这个小程序的上线公测为切入,王梓轩讲述了来自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工作者王暾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举家回国,从零开始研发地震预警技术的创新之路。
“从2016年进入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开始,我就一直在跟采王暾和他的团队,也见证了无数个‘从0到1’‘从1到N’ 的传奇一点点变为现实。”王梓轩说,除了王暾,在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报道中,她还采访了很多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对科技创新一如既往的执著、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响应,都激励着她以“新”求变、以“质”赋能 ,走好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融合之路。
四川省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教授在现场点评中表示,来自全省各地各单位的30名好记者讲述了自己报道见证的鲜活故事,展现了生动立体全面的中国气派和四川形象,弘扬了奋进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与时代精神,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更需要专业的好记者,他们拥有方向的脚力,有思考的眼力、有洞察的脑力、有表现的笔力,做到胸中有党,眼中有光,脚下有泥,心中有梦,坚持传播人民心声,讲述生动故事,传递深情温暖。”
颁奖仪式
据了解,此次进入决赛的30名优秀记者,是从全省80个参赛作品中经过初赛、复赛选拔出来的,包括10名省级媒体参赛选手、5名成都市级媒体参赛选手、12名各市州参赛选手、4名县级参赛选手和1名区级参赛选手。在此次比赛结束后,还将从决赛选手中选出5名优秀选手代表四川省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比赛。
文字:袁也然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