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徐震
“抓经济必须抓园区”。在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上,成都进一步明确提出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有了精准的目标,如何让行动更加铿锵有力?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执行秘书长徐震提交了《加速产业数字化进程,促进制造业“立园满园”》的提案,建议将制造业数字化纳入成都数字经济总体框架,推动产业数字化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
先进制造业是城市发展的强驱动力。做大做强制造业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在对比中寻找进步的方向。徐震对比了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成都、武汉、长株潭7个都市圈在先进制造业上的数据排名。具体来看,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位居中游水平(第5位),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竞争力位于中游水平,创新链竞争力排名居7个都市圈末位。
“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跨区域产业生态营造不足,具有生态主导力和资源整合力的关键主体培育不足,内部协作水平整体有待提升。”徐震分析说,成都的清洁能源装备、绿色食品(调味品)、轨道交通、航空装备、锂电、医疗器械(口腔医疗)、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8条产业链中,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供应商成都企业占比分别不足10%、30%,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合申请专利数量不足10件,航空装备、锂电产业链机构投资占比不足1%。
徐震认为,只强调产业本身,而忽略数字化在产业中的主导作用,会使培育新质生产力进程滞缓,缺乏强驱动力。聚焦于产业数字化进程下的阻碍,他认为存在着产业数字化统筹力度弱、传统技术路径依速性强、专业化服务商匹配度不高、生产要素保障不足四个方面的“营养不足”。
在徐震看来,成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在全局部署上需要强化统筹协同,构建全域联动机制。比如,将制造业数字化纳入成都数字经济总体框架,推动产业数字化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明确“数字赋能、绿色引领、链式协同”转型路径。与此同时,创新跨部门协同模式,建立“市级统筹+区县联动+园区落地”三级推进机制,整合相关部门资源,重点破解数据共享、标准互通、场景开放等制度性障碍。
针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的具体方法,徐震建议应深化建圈强链打造链式转型生态。按照“分业施策、一链一策”原则,系统梳理重点行业“一图四清单”,研究制定系统化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过程中,重点强化“链主”企业标杆作用,聚焦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服务平台共建“行业数字创新联合体”。同时,建设产业链“数字资源池”,推动上下游企业数据贯通、设备互联、产能协同,培育“小快轻准”数字化服务生态。
在建议中,徐震还提出了夯实基础支撑突破关键技术、完善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生态以及创新政策支持工具的举措,作为产业数字化“加速跑”、促进制造业“立园满园”的基础支撑。
文字:郑其
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