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汤进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让广大老年朋友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那么,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今年成都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常委、四川朗力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汤进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议构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促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的提案,为老年健康服务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成为当下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在全民运动的浪潮中,长者们不应被忽视。建设专门的长者运动空间,其健身器材经过适老化改造,还能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心理辅导等针对性服务,确保老人们能安全有效地锻炼,享受运动的乐趣。”汤进建议,在社区为老年人打造就近的、优质的 “一站式” 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不仅能解决社区老年人去哪儿健身、不会健身的问题,还能帮助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慢病多发,缓解情感孤独等难题。
然而,汤进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成都虽然开始意识到长者运动健康的重要性,并在部分社区试点建立了类似的运动中心,但存在诸多问题。“全市目前有94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其中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仅有5家,面积在100至200平方米的有35家,超过一半的面积不到100平方米。这些运动健康之家在空间配置、设施配备以及智能化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汤进提出,应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范畴,精心制定长远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保障每个社区都能配备一个达标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他用实例加以说明:“上海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出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步骤有序推进,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地、便捷、智慧的运动健康服务,这一举措值得借鉴与学习。”
为此,他建议,一方面联合本地高校及医疗机构,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推广运动健康师课程,培养既懂医疗又懂运动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多学科培训,鼓励基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期间强化运动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服务能力。
此外,汤进还建议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物联网系统,打造运动健康大数据平台,汇集、整合、共享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数据,为“健康成都”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建设与运营,通过税收优惠、场地租赁补贴等政策扶持,引导民营机构拓展老年业务,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服务供给格局。
文字:王雯丽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