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6月19日,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中共成都高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成都高新区应急管理局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共同举办“工伤预防之安全生产宣传月校园行”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精准聚焦高校教职工群体,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活动现场
精准聚焦高校高风险岗位
案例教学提升防范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的饮食服务、园林绿化、水电维修等多个高风险岗位,具有人员密集、任务繁重等特点。此次活动紧扣校园实际,围绕不同岗位的风险类型,量身定制工伤预防内容,确保宣传“有重点”“接地气”“见实效”。
在室内宣讲环节,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专家以“岗位风险识别与事故预防”为主题,系统梳理了饮食、绿化、水电等岗位的安全隐患和工伤风险。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专家深入讲解隐患排查技巧与预防措施,并开展突发事件应对的互动教学,帮助教职工提升“早识别、早处置、早防范”的实战能力。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实用性强,为科学防范工伤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校园后勤保障的一线部门,宿舍管理中心始终将师生安全放在首位。此次‘安全生产月’活动非常及时,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演练,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工伤预防意识,尤其是对宿舍用电安全、消防通道管理、应急疏散流程等关键环节有了更系统的认知。”电子科技大学后勤保障部宿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兰表示。
通过“沉浸式”体验筑牢安全防线
长效机制护航校园平安
为提升参与感和记忆度,活动现场同步开设了“工伤预防安全体验集市”,通过游戏互动与实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将安全知识“可视化”“可操作化”。
集市设置“校园安全飞行棋”“创伤急救模拟”“灭火器使用实操”“安全标识知识挑战”等多个板块。在“模拟急救”与“初期火灾应对”环节,教职工对心肺复苏、应急包扎、灭火器使用等技能进行现场演练,显著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完成体验的教职工还可兑换应急包、折扇等文创礼品,进一步强化了宣传效果。
“模拟急救”环节
“平时在校园的设施维修、高空作业、电力设备维护等工作中,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多,这次活动恰好针对性地提升了我们的应急能力。比如‘应急包扎’演练,对处理突发工伤很有帮助。‘安全标识挑战’也强化了我们对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意识。”电子科技大学后勤保障部维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兰桥告诉记者,学校的后勤保障部一直将员工安全培训作为重中之重,而这类沉浸式体验能真正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未来,学校也将把安全演练融入日常培训中,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规范操作、科学避险,为校园安全运行提供更扎实的保障。
“初期火灾应对”环节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成都高新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工伤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宣传普及+实操演练+沉浸互动”多维方式,推动工伤预防知识在高校落地生根。教职工们反馈,活动增强了大家“隐患即事故”的意识,激发了大家自觉履行安全责任的主动性。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推动工伤预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多元主体联动,夯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基层治理基础,为“安全高新、幸福高新”建设贡献力量。
文字:向晨晨
图片:郑毅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