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号院空地改停车场,出入口设在哪儿更方便?”“商铺门前绿化能不能再想些更好的办法?”……近日,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府河社区的“爱邻议事会”现场,由党员、院委会成员、物业代表和居民骨干组成的议事成员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小区治理难题。
“爱邻议事会”
紧邻芙蓉岛公园的南桥春天小区曾因居民结构复杂,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治理等痛点。“小区住着上班族、老人、租户,需求五花八门,光靠社区和物业解决问题,根本忙不过来。”社区党委书记坦言,如何激发这个府河社区唯一商品房小区的活力,一度成为治理难题。
面对难题,社区积极探索,寻找破局之道。府河社区党委联合小区党员、居民骨干广泛宣传动员,在严格监督选举流程后,一支兼具老中青三代的院委会队伍新鲜“上岗”,大家迅速搭起“爱邻议事会”平台,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决策者”。
收集民意解决社区难题
议事会的首次任务便是破解停车困局。面对小区道路常年被乱停车辆挤占的现状,议事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收集72条意见,最终敲定“盘活105号院闲置空地建停车场”的方案。从规划图纸到施工监督,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有的居民主动绘制停车位分布图,有的居民牵头建立停车管理微信群。如今,新增的车位让车辆“各归其位”,曾经拥堵的小区通道变得畅通。
而这样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协商场景,是府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实践缩影。这个让居民“有事能商量、有话敢直说”的平台,自成立以来多次解决停车秩序整治、街面环境美化等民生问题,其中90%的治理成效获居民认可。
据悉,为避免“议完就散”,社区党委推动建立“1+3+N”长效机制: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统筹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三方力量,联动志愿者、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形成“问题发现—协同处置—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如今,议事会不仅成了居民家门口的“解忧站”,更培育出一批“治理合伙人”——有的居民主动当起垃圾分类督导员,有的自发组建“银发巡逻队”维护小区秩序。
“你看现在小区停车有序、花草茂盛,这都是大家一起议出来、干出来的。”居民张阿姨指着窗外的景象感慨。从一场场热烈的议事会,到一个个落地的民生项目,府河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也为城市文明窗口增添鲜活注脚。
文字:孔维睿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