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楼道光秃秃的,现在出门就能看到墙上的精美画作、创意手工品和绿植。孩子们爱在这儿玩,邻居们也有了聊天的话题,整栋楼都‘活’起来了!”6月27日,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7号院居民张女士抱着孩子,对楼道的变化赞不绝口。这一显著转变,正是肖家河街道深入推进“肖+最美”计划,激活社区“微治理”的生动缩影。
在成都“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专项行动的推动下,肖家河街道持续深耕“肖+最美”计划,完善“居民提议、社区搭台、多元共建、成果共享”长效机制,让社区面貌实现蜕变升级。
楼道里的精美画作、创意手工品
在新盛社区,除了“最美楼道”的改造成果,一座同样由居民自主提议、设计并合力打造的环保小花园十分引人注目。这座花园以废弃物为原材料,处处透着巧思——废弃轮胎被改造成创意花盆,废旧水管经巧妙设计化作立体花架,就连栽种的各色花卉也来自居民的自发捐赠。曾经空荡的楼道和稀疏的绿化,在众人的奇思妙想与共同劳作下,蜕变为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生动诠释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理念。
环保小花园
在兴蓉社区,“肖+最美”行动则向更温暖、贴心的方向延伸。社区为241户独居老人量身打造的“最美阳台”,不仅是老人们修身养性的惬意空间,更成为社区传递关爱、守护安全的重要阵地。设计师精心设计的阳台将花草生长状态作为天然“传感器”——植物如果因缺乏照料出现枯萎等异常情况,便能引起周边邻居、志愿者或社区网格员的注意,及时上门关心探望独居老人,为他们的安全上一道“安全锁”。
在“最美门卫室”改造过程中,社区坚持“一户一策”,根据每个门卫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更换老旧桌椅、添置床铺、配置衣柜、安装微波炉、修缮老旧卫生间等一系列举措,切实解决了门卫人员“休息难、储物难、热饭难、如厕难”的问题,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舒适与温暖。
“最美阳台”
截至目前,“肖+最美”计划动员了5000余名居民,打造了583个“最美楼道”、1900个“最美阳台”、22个“最美门卫室”。目前,该计划仍在推进,有351个楼道、1400个阳台、8个门卫室、2个花园及1面围墙的改造正在开展。
这些看似微小的更新改造,充分激发了居民的自治活力,让“人人参与”成为社区常态。点滴行动正汇聚成社区善治的幸福画卷,共同勾勒出更宜居、更温馨、更和谐的美好家园图景。
文字:王雯丽
图片由受访街道提供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