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携安全“硬核成绩单”走向新一年
编者按:
新年新起步!新年新开局!油田各单位紧紧围绕新一年的生产任务,紧盯目标、持续发力,全面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稳大局、拼开局、闯新局。
不久前,油田主要领导强调:要切实抓好岁末年初天然气保供和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预防。有这样一些队伍,他们牢记领导的嘱托,时时刻刻将安全生产的各项准则牢记在心,分分秒秒把安全生产规范落到实处,他们和安全隐患的“斗争”,从未停止……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他们交上了一张闪亮的安全“硬核成绩单”;在已经到来的2024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将如何书写新一年的安全答卷。
(执笔 王影)
坚守安全底线 筑牢安全防线
注入岗: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注水班聚南二十一注水岗投产于2008年,担负着全区4个注入站的注水任务,现有班组成员9名,平均年龄48岁。班组成立15年以来曾多次被评为油田公司“样板站”“铜牌注水联队”,先后多次获得厂、作业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安全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注水班聚南二十一注水岗始终以“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为原则,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连续15年安全平稳运行和零事故的目标。
工作中,岗长带头学业务提技能,积累现场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每周组织员工召开班组会议,认真查找生产中的问题和不足,组织班组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对照工作实际纠正个别员工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从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现场安全日巡、周检、月检一丝不苟。他们以隐患排查为切入点,动员班组员工参与安全管理,通过开展“安全隐患随时查”,针对检查出来的劳保穿戴、设备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制定了安全操作“正确”和“错误”对比图片,纠正日常生产中的坏习惯,避免相同问题的发生。
学习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提醒、分析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岗位工作群里岗长每天都会组织岗位员工进行安全学习,让每个员工绷紧安全弦,增强安全意识。该岗还从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抓起,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言行。为了更好地完善交接班制度,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改以往在岗位上交接为面对面交接,每天由岗长、交接班工人一起到现场面对面交接各种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情况,把生产存在的问题当面交接清楚,以便接班人员和岗长能够及时掌握生产情况,重点问题重点监护,有效避免了事故隐患,确保了安全生产。
新的一年,聚南二十一注水岗将不断增强“月月都是安全月 天天都是安全日”意识,将班组安全放在首位,以安全业务培训为切口,以安全排查防范为主线,以安全应急演练为保障,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力推进“小班组”实现“大安全”。 本报通讯员 王丽娟
科学管控固本 把握安全“航向”
测试岗:2023年,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一大队通过精细谋划保障了生产安全,顺利夺得安全生产“十八连冠”,下属测井六队荣获油田公司“绿色战队”荣誉称号,测井四队荣获油田公司“标准化战队”荣誉称号。
“新的一年,咱们一定要铆足劲儿,不松劲儿,绷紧安全红线,争取拿下第十九个‘连冠’!”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一大队副大队长于其明在安全生产会上对大家提出要求。
多年来,这个大队坚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紧盯隐患排查治理,以“业务主导、专业支持、分级治理、全员参与”工作模式,建立“一本账”机制,通过日推进、月讲评、过程督办考核,将问题检查常态化、专项检查标准化、销项管理规范化,隐患能够有效及时闭环销项。
以“业务网格”助推安全,这个大队按生产、设备、基矿建等业务形成四级专业网格化小组,细分职责到17个方面,覆盖大队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小队干部、前线班组,纵向到底构建安全环保“双重预防”机制。2023年,他们深入一线开展“四不两直”常态化检查,全年共开展了5个业务领域专项检查16次,发现各类问题48项,全部完成落实整改。
保障安全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夯实“基本功”。“抓实安全‘两级’监督要专业化、规范化,这样指导起来也有方向。”于其明说道。他们在大队内选调4名小队干部和2名HSE监督员进行专业业务学习培训,以业务素质提升带动监督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定期开展对施工现场、办公场所、车库、基建工地的监督检查,以旁站式监督观察结合检查指导的方式开展工作,全年累计记录问题155个,其中施工现场115个、办公场所8个、车库10个、源库基建工地22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演练、多项目应急演练,员工标准化施工能力、绿色环保施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这个大队的标准化站队建设硕果累累。新的一年,他们将继续以全员合力压紧靠实责任,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工作见行见效。 本报通讯员 何德聪
脚下是管线 心中是安全
采油岗:78条集油管线,15公里管辖总长,10年平稳运行无穿孔失效……采油七厂第五作业区注采敖106班坚持把巡线现场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以深化防泄漏责任链条、制度成果和保障机制为抓手,在教育培训、责任落实、现场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多措并举筑牢“班组”这个安全管理最小单元生产“防护网”,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冬季早晚温差变大,金属设备易发生锈蚀、扭曲、破裂……”
“伴随着气温的影响,管道更容易发生冻堵、刺漏。”
在采油七厂第五作业区注采敖106班的巡回检查“大家谈”上,班组干部员工你一言我一语,梳理着冬季管道管理中的风险点源和防范措施。
入冬以来,这个班组持续加大对辖区高后果区及所属管线重点部位、附属设施设备的巡检频次,全面排查潜在的第三方施工、占压等情况,及时更新完善相关台账信息,进一步夯实管道完整性基础工作。结合巡回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利用班前会、“安全日历”等形式,组织员工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多角度全方位抓好理念宣贯和警示教育,营造“强化管网整治、促进责任落实”的浓厚氛围。
该班组坚持开展管理制度小讲堂、标准化巡检“你做我查”、管线泄露应急演练等素质提升工作,随机抽查机泵运行压力及资料录取情况,构建班组内部“监督—反馈—整改—追踪”闭环管理机制,以设施隐患每周一查、问题整改每月一巡、技术管理奖前罚后、典型问题定期通报“四个雷打不动”的基础管理提升,助力安全生产高效运行。
“我们总结形成‘两时三点’管网工作法和“3个1/3”生产管理检查机制,每周分享一次管网管理经验、每月分析一次管网管理形势,通过风险分析方面多‘想’一点、现场操作方面多‘提’一点、保护措施方面多‘做’一点,实现思想教育上的严要求、要求部署上的严落实、落实质量上的严验收。”注采敖106班班长徐邵迪介绍道。
据了解,该班组还坚持延伸触角、扩大阵地,针对部分管道途经村屯、农田,有时存在被人为破坏、占压等问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企地携手共护金山银山”安全环保活动,宣讲危害油田安全行为的不良后果,夯实区域内企地“安全环保基石”。截至目前,注采敖106班油井管道已安全平稳运行3706天未发生失效事件。
本报通讯员 袁皓
“老大难”的10300天
集输岗:采油十厂第五作业区朝三联合站自1995年建立投产,改扩建后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管理难度大大加大。在日常生产中,朝三联合站始终坚持夯实安全根基,精细日常基础管理,促进队伍平稳向前发展,截至2023年12月26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300天。
在采油十厂第五作业区基层队伍中,朝三联合站早已被贴上“老大难”的标签。“老”:1995年10月建成投产;“大”:随着生产管理需要,改扩建后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难”:从2012年起,凡有试点推行,都是朝三联合站扛大旗,总会面临各种新困难。
但是,“老大难”可难不倒它的“守护者”们。朝三联合站始终坚持夯实安全根基,精细日常基础管理,促进队伍平稳向前发展。
管理难度增加,队伍士气不减。近几年,朝三联合站不仅要进行数字化改革岗位优化,还要在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油公司”模式改革后,岗位面临单岗,小班放弃大休顶上去,白班、夜班“两交替”;员工外出学习,班长顶上去,日常管理、队里值班“两不误”;班长外出培训,副班长长顶上去,自身业务、生产管理“两手抓”,一帮一、一带一,队伍士气向上扬。
临时任务增加,担当意识不减。“朝三联合站是安全管理的扛旗手!”每次有试点任务,朝三联合站都打头阵,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重点领域“严监管”,聚焦重点场站“除隐患”,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系统做好技改、消缺、应急演练、日常管理等工作,全员参与“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专项合理化建议等,都是该联合站优先开展。每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诸多难点,全体干部员工担起了重担、完成了重任。
人员年龄增加,学习劲头不减。过硬的业务基本功是安全生产的基石。朝三联合站现有员工48人,平均年龄43岁。联合站将员工的安全教育、标准化作业作为日常考评内容,考核他们对画流程图、操作岗位规程的熟练度。
联合站中控岗围绕“大培训、大比武、严考核”等活动,紧扣安全生产主旋律,把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作为有力抓手,聚焦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操作规程等内容,开展轮岗培训、安全经验分享等活动。通过“员工自学+现场演练+岗位实践”三结合的学习模式,2023年组织技能操作培训课程100余次,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营造“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
“再把线路仔细巡查一遍”
保卫岗:储运销售分公司庆哈输油大队保卫一班用8000多个日夜不间断打卡,实现连续7年管道占压零起、第三方施工破坏零起、打孔盗油零起、库区治安案件零起,班组也连续两年获得油田公司“铁人式油田保卫队”荣誉称号。
“管道沿途标识、警示牌等设施完好,巡线计划已完成,我再去阀室检查一下。”2023年12月25日10时,储运销售分公司庆哈输油大队保卫一班巡线员工金红博在原油管道沿线完成了上午“打卡”。
庆哈输油管道全长199.73公里,是连接大庆油田与哈尔滨市的重要能源输送通道,被誉为大庆油田的“发展线”、哈尔滨石化分公司的“生命线”。管道途经大庆、肇东、哈尔滨多个市县区,并且穿越松花江等三条主要河流,管理难度大、责任大。保卫一班负责120余公里原油管道的日常巡护、第三方施工监管、管道保护宣传和内检测跟球等工作。
“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霜雨雪,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我们都要去现场巡护管道,查看管道的运行状况,看看管道周边是否有什么不安全因素,这是我们职责所在,必须认真做好。”保卫1班班长高峰说。
巡线员工深知保障管道输送安全不容有失,所以比别人更加关注天气情况。只要遇到极端天气,不管多大风雨,他们都带好工具前去查看,对于出现的塌陷、水冲沟等,第一时间进行回填处理。“再把线路仔细巡查一遍”成为每位巡线员工时时紧绷的一根弦。
庆哈输油长输管道周围,埋设里程桩、标志桩、测试桩和警示牌近300个,春耕和秋收季节,经常出现管道标识被农机设备撞坏的现象,为此修复工具成为巡线员工的标配,发现丢失或损坏的管道标识,就地维修和补埋。据统计,班组平均每年能修复50多个管道标识。
为杜绝新增违法占压事件,实现人工定期巡检与远程视频监控“双保险”,他们通过手持PCM机全线踏勘,测量埋深,对1000多个管道经纬度点进行拍照,测绘走向图。这样一来,巡线时,员工可通过手持GPS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拍照上传。同时,他们探索应用无人机巡线,实现了管道巡查无死角。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邢路佳
图一 采油二厂一区注水班员工在巡检。
图二 储运销售分公司庆哈输油大队员工对管道进行日常巡护。
图三 采油七厂五区注采敖106班副班长在读取压力值。
图四 采油十厂第五作业区朝三联合站员工在巡检。
图五 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一大队正进行现场测试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