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报道

2024-02-02 07:24:52 

加强治理热洗周期再延长

本报讯(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张楠)庆新油田公司加大结蜡治理力度,油井平均热洗周期由原来的108天延长至目前的126天,减少了频繁热洗操作对油井的影响。

“以往油井发生结蜡,现场人员只能通过人工采集功图或者出现杆卡时才能发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庆新油田公司地质工艺研究中心机采管理人员吴杨说。为提高油井生产效率,他们持续推进智能预警和方案优化两个技术手段,建立了专业管理平台。去年,机采智能措施管理系统累计结蜡预警、推送加药工单2208井次,平均处理速度提升30%至50%。

为了给后期清蜡工作“减负”,提高热洗效率,庆新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还对老式加药车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加装控制系统、压力表、电磁流量计、数据远程传输等设备,实现了加药施工现场实时监控和远程传输功能。改造后,现场人员可将施工井号、加药量传输至管理平台,监督人员通过后台即可查询每口井加药工单执行质量,打通了方案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同时,利用施工运行APP,后线人员通过核查现场施工人员上传的施工工序等视频,确保施工标准化,提升了现场HSE管理水平。


构筑新能源职业健康防线

本报讯(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练腾飞)技术监督中心大庆油田职业病防治所全面启动2024年新能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为油田新能源项目构筑职业健康防线。

作为油田唯一一家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大庆油田职业病防治所始终秉承“公平、公正、精准、高效”服务理念,根据新能源建设项目时间节点,合理统筹规划,高质量开展预评价工作。2023年,共承接新能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4项。

为保障新能源项目按计划建设,职业病防治所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新能源评价项目组,提前与新能源项目对接交流,精准掌握油田新能源工作进度安排。他们克服技术人员短缺、时间紧迫、工作任务重等实际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新能源建设项目预评价工作,并全部通过油田公司专家审查,为全面推进健康企业保驾护航。


力争一季度完成全年措施方案优选

本报讯(通讯员 任鸶鸶)采油一厂第三作业区紧扣措施增油目标,超前组织部署,靠实各项抢产增产措施,积极在低效井治理、高产井保障、含水上升井组调控等方面深挖潜力,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一季度完成全年措施方案优选。

在水驱调整方面,这个作业区坚持以控递减、控含水为目标,通过抢前实施综合调整方案,抓好完不成配注井和低效无效循环井治理等“五个抢前”,持续保持水驱开发形势向好。在三采管理方面,他们以“一块一思路、一井一原则、一层一分析”为工作主线,加大优化方案调整力度,实现靶向施策。与此同时,技术管理室及基层地质副班长深入现场,严抓资料录取,严密监控油水井生产动态,跟踪优化运行参数,为开发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整合资源联手培训提技能

本报讯(通讯员 萧霞)采油八厂第七作业区持续在夯基础、固根基上下功夫,利用节前有利时机,与第四作业区联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两个作业区立足现有人员技术基础,发挥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专长,共同制定了2024年全年共10期的技术系统专业培训计划。他们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随时随地组织培训。培训教师初步确定为两个作业区的技术与技能专家,内容涵盖开发基础、资料录取、采油工艺、现场监督、高低压测试等方面,旨在共同提高开发基础管理水平。1月18日,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主题为“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与资料全准管理”,两个作业区的资料员、技术管理室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实习大学生共33人参加培训。


“干部包保”水井管理上台阶

本报讯(通讯员 李欣悦)为进一步提升水井管理水平,采油四厂第三作业区注采304班采取“干部包保”措施,促进注水井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自实施注水井专业化管理模式以来,这个班努力克服人均管井多、辖区面积大等困难,采取“包井到人、包问题到人、包效果到人”的“干部包保”方式。他们将全班173口注水井分成3组,分别由3名班干部包保,明确具体井号,落实包保责任。包保干部深入现场,抓关键重点,了解每口井的生产情况和管理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岗位员工共同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同时,班子成员每周对包保井问题处理情况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一周工作进展,研究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对标对表抓出实效。



为实现“供得足、供得好、供得稳”目标,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四大队北Ⅱ浅冷操作班持续加强三类巡检和冬防保温,紧盯装置关键参数,关键参数控制合格率达98%以上,有效保障了供气平稳。去年12月份以来,这个大队共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3次,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72个。

图为员工正在检查外输气压力。

本报通讯员 张微 摄

热门推荐
基层报道 2024-02-02 07: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