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报国之志 奋楫进位争先

2024-02-07 11:24:01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标杆旗帜,而榜样就是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的载体。榜样把人生的意义变成鲜活的形象,让远大理想、优秀品格、高超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生动展现,散发着令人心往神驰的引领力量。

日前,在油田公司六届三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议上,15名员工被授予2023年度油田公司功勋员工称号。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翻开这些功勋员工的优秀事迹,一个个勤朴热忱、勇于担当、坚韧不拔的生动形象跃然眼前。他们中,既有走在油气勘探开发前沿的逐梦人,又有在外部市场披荆斩棘的闯将;既有勤勉敬业精业务的基层管理者,又有扎根一线兢兢业业的操作骨干;既有勤学善思勇创新的科技工作者,又有守护矿区绿水青山的环保先锋……

他们虽来自油田各条战线,但都有着共同的“内核”和“品格”,那就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他们用行动证明,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讴歌先进为的是争当先进,赶超先进才能先进辈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在奋斗中成就事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每一名油田员工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追梦的奋斗者。

本报自今日起连续推出两期“功勋风采”专刊,希望油田广大干部员工从榜样身上汲取“营养”,向先进典型学习,进一步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勇于在复杂问题、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善作善成,锚定“当好五个标杆、建设五个百年油田”的使命愿景,自觉投身到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的伟大实践,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得起历史、实践检验的优秀业绩。

(执笔 孟德宇)


以实干担当更好应对新挑战

——记油田公司功勋员工、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四公司探评井分公司经理刘长东

○本报记者 周娜

他曾带领5支钻井队,在大港油田钻井62口;他坚持页岩油钻探开发全过程精准管控,不断刷新施工指标;他是钻井四公司劳务输出项目的首任负责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从动员到创效的“一条龙”服务,打开了劳务输出项目新局面……他就是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四公司探评井分公司经理刘长东。参加工作30年来,他在劳务输出、重点项目、外闯市场上担当作为,带领队伍树形象、创品牌,在多个领域所向披靡。

作为钻井四公司首个带队外闯大港油田市场的干部,2018年,刘长东率领5支队伍奔赴他乡。陌生的环境,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摆在刘长东面前的问题有很多,但他沉着冷静逐个击破。

“为确保外部市场施工顺畅,我们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研究工作策略,努力保证生产运行、资源配置、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充分考虑施工队伍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情况,提前制订重点项目和区块运行预案,实行动态跟踪,为生产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刘长东说。

技术支持是硬实力,刘长东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他紧跟钻井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水平升级,多次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学习考察,制定了包括钻头类型、钻井参数等施工要素在内的具体改进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努力解决生产技术难题,钻井速度不断提高,在大港地区打出了高水平,持续刷新生产纪录。日臻完善的特色技术体系,提高了他们在国内钻井市场的竞争力。

2023年,刘长东转战页岩油、致密油钻井领域,依旧交出了喜人成绩单:创造9项纪录、形成特色配套技术4项,连续有5口井钻井周期控制在15天以内,其中有两口井打出钻井周期12.38天的高指标,为古龙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页岩油作为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充满机遇与挑战。面对诸多瓶颈难题,刘长东率先在所辖井队内推行分层定标、高点定位、固话定制“三定”工作法,在生产协调、后勤保障、工程技术等方面不断压实责任、激活创效动能、打造长效机制,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坚实保障。

页岩油项目全部是深井施工,刘长东便坚持全过程精准管控。“我们把搬迁、一开、二开作为三个施工层次,在每个层次安装套管头防喷器,以及展开试压、测声幅、清罐等相关工作时,都安排专人负责。”在这种措施下,一完周期由最初的3.63天缩短为2.67天,钻机搬迁由原来的3.5天以上缩短到1.5天以内,钻机搬迁效率稳步提升,不断刷新施工指标。

在肩负重点领域勘探开发使命的同时,刘长东还有另一个身份——钻井四公司劳务输出项目的首任负责人。这两个身份虽然跨度很大,但刘长东却做得游刃有余。

为服务好劳务输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刘长东曾带队用20天时间走访调研,了解员工的岗位工作情况及思想动态,最后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员工管理细则、岗位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只有让劳务输出员工知道该干什么、为什么干、应怎样干,才能思想稳定,并且快速胜任新岗位。”刘长东说。

执掌劳务输出工作3年来,刘长东率先探索出从动员到创效的“一条龙”服务,累计输出员工1400余人次,占二线员工总数的近60%。其中,有160余人担任站队(班组)长,230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冗余人员被充分盘活,转型员工的获得感和荣誉感都得到大幅提升,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将继续在生产运行管理、工程技术提速提效和推进业务转型上下功夫,为油田全力奋进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新征程贡献力量。”刘长东坚定地说。


当好石油路上“赶考人”

——记油田公司功勋员工、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所长付斌

○本报记者 焦丹

与油为伴18年,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所长付斌扎根一线、潜心研究,争做油田高质量稳产的实践者,带领团队攻克难关,以新作为屡创新业绩。曾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油田公司杰出员工等荣誉称号,在取得的30余项科技成果中,有两项获得集团公司二等奖。

荣誉背后是扎实的埋头实干,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2013年,付斌担任采油四厂三矿地质副矿长期间,这个矿处于两驱并存开发阶段,他将打造好“国家级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和“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示范区”的重任扛在肩,立志要实现“原油产量更稳、开发调整更精、科技支撑更强”的目标。

任职采油四厂三矿地质副矿长7年间,这个矿曾面临两次产量紧张的情况,他摸排产量潜力、制订上产方案、列表上墙跟进,每天紧盯重要环节,硬是在两个“艰难时期”分别实现超产1.5万吨和3.6万吨,7年累计超产原油10万吨,让三矿一跃成为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富户”。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采收率多提高一个百分点,不亚于百米短跑成绩提高0.1秒的难度。难度这么大,能实现吗?付斌给出了肯定答案。在建设杏六区东部工业性示范区过程中,他探索形成了三元复合驱技术体系,将采收率提高了21.96个百分点,该业绩引起了海内外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

2020年,付斌走上采油四厂地质大队副大队长的岗位。刚一上任,他定下两个主要任务,一是以产量为首任,二是以精准开发为己任。当时,杏北油田面临着接替资源逐渐减少、储采失衡加剧等问题,他提出“以攻关时间换资源空间”“以资源空间换稳产时间”的工作思路,建立了“5个拓展、5大工程、5项技术、5类试验”两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攻关模式。

搞技术,数据中看关键,精细间见成败。他开辟的全国首个智能注采示范区,曾一度受到如何高效实现智能化注采系统融合、互通、决策的“困扰”,推动第四代注水技术变革迫在眉睫。于是,付斌带领技术团队定型智能分层注采工艺技术应用,实现IRes智能决策优化注水方案部署,升级完善注采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提升注水开发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率先迈出了油藏智能化开发第一步,树立了国内水驱高效开发新典范。

面对“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这一世界级难题,他们探索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三元复合驱技术,攻关形成了配套的技术体系,将采收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领先于国际水平。针对污水体系聚驱开发三大技术难题,他们深耕抗盐聚合物驱油技术系列,采收率提高19个百分点,3年累计多产油15万吨,填补了污水体系下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空白。

2023年,付斌担任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所长。上任伊始,他深入作业区广泛调研,进一步发扬“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优良传统,听取一线声音,掌握第一手情况。技术上,他确立了“1232”开发规划思路,即以“三件大事”战略部署、“一稳三增两提升”奋斗目标为统领,把握增加资源潜力、拓展提采技术两条主线,做好技术发展、两类储量增长、原油持续稳产三大规划,实现稳产能力、发展后劲两个提升,全面深化精准开发,向增储稳产发力;管理上,他提出了“建设技术强所、管理强所、开放强所、人才强所、政治强所”五大工程,建立了“开发战略参谋部、开发调整指挥部、开发技术创研部”三大阵地。

从初学乍道到技术专家,从单枪匹马到挂帅领军,付斌始终恪守着党员的初心使命,时时践行着科研人员的守正创新,处处彰显着基层干部的铁骨柔情,用铁一般的担当承载发展重任,当好石油路上“赶考人”。


在平凡岗位锤炼精彩人生

——记油田公司功勋员工、采油七厂第五作业区注采728班班长夏晓炜

○本报记者 黄特

采油七厂第五作业区注采728班班长夏晓炜是一名90后“油三代”,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耕耘在一线,从采油工到转油注水站站长、副班长、班长,十年如一日的强“三基”保安全、增产量创效益,打造浅水域特色班组品牌,在平凡岗位锤炼精彩人生。如今,他已然成长为一名“多面手”。

他是破解难题、妙手回春的“油田医生”。夏晓炜和班组的技术能手一起研究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模式,探讨如何根据参数变化进行快速的故障判断和处理。2020年,随着开发的持续深入,班组稳产难度不断增大,他果断提出补孔建议,反复上井核对数据、对比参数,先后筛选符合条件采油井33井次,累计日增油270吨。由于措施到位,班组再次掌握了稳油保产主动权。

他是举旗立标、担当实干的“先锋班长”。2021年,在“油公司”模式改革期间,班组产量任务重、人员短缺严重,夏晓炜临危受命,担任班长职务。他提出“三快三严三实”工作理念,将产液量提升作为指引产量工作部署的关键要素,优化注水效果,强化站库运行,加密巡检频次,用时30天,使日产液量水平上升了100立方米,累计日增油10吨。产量上去了,队伍稳定了,严实的工作作风更得到了固化。

他是精益管理的“践行者”。夏晓炜以班组红色网格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从优化巡检方式入手,每日徒步丈量油水井距,寻找现有巡检路线中的交叉重叠路段,探寻可压缩空间。他整合井组、划分区域、细化职责、严肃考核,总结实施了“3+3+3”“微单元”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明确管理界面、提高监督效力、提升管理能力。新的管理模式下,9名采油工高标准管理261口油水井,减少用工25%,实现单井用工0.03人,年节约用工成本118万元。

他是安全管理的“坚守者”。注采728班管辖的葡47区块70%产能井建设在库里泡内人工平台上,位于松花江上游蓄滞洪区,夏晓炜从意识提升、隐患监督、环境整治三方面入手,开展安全制度小讲堂等素质提升工作,建立安全隐患日分享、周分析、月考核机制,并将其梳理总结形成了“三时四点”安全网格工作法和“3个1/3”生产管理检查机制。针对“浅水域”地理位置的敏感性,积极开展红色网格“外网”建设,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与周边村屯成立互助党支部,共同探索建立“四联四融”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企地携手共抓安全环保的运行模式。

他是创新创效的“奋进者”。夏晓炜围绕班组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建议积极开展“发展责任大家担,提质增效大家谈”大讨论活动,深入摸底排查、细化分析生产运行中的每个消耗节点,把主要生产指标、管理指标转化成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目标,激发员工创效动力,实行单井核算制、经营指标承包制,扩大油井不停井间抽规模。仅去年,就节约油料450升、节电7.1万千瓦时。

他是数智建设的“追梦人”。为适应“数字油田”建设发展趋势,他主动认领厂数字化班组建设试点任务,有序推进统筹协调。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按时完成13座集油配水间、235口油水井的数字化改造工作,在油井时率电参及油水井施工的远程监督、集油间单环掺水远程调控,设备数字化覆盖率、上线率等方面位居全厂前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他是绿色发展的“守护人”。2021年,大庆油田首个新能源项目——葡47微光伏发电先导试验工程落户班组。为确保光伏项目平稳运行,夏晓炜深入学习光伏发电相关技术,严格按照管理维护章程制定详细巡检、上报制度,定期开展光伏电站周边环境及可燃物隐患排查清除工作,确保光伏设备安全运行。

他是匠心培育的“引路人”。作为一名在注采728班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夏晓炜以塑造青年“钢铁精神”、培育青年“钢铁素质”、打造青年“钢铁队伍”为目标,创新“1161”团青工作思路,建立“两会一讲堂”学习制度,开展青年“两学三实践”每周一小时特色活动,通过“听-学-悟-讲-干”的全周期培养,青年员工的业务水平不断精进,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热门推荐
这种暖不只是温度 2024-02-07 11:14:36
图片新闻4 2024-02-07 11:04:37
廉政教育 筑牢思想防线 2024-02-07 11:02:08
安全学习 强意识提能力 2024-02-07 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