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3月21日,记者从采油十厂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厂机采“3+1”提效示范区累计实施各类技术措施1491井次,检泵率由19.6%降低到16.7%,系统效率由10.8%提高到13.0%,累计创效659万元。
为了解决朝阳沟油田面临的机采井体量大、能耗总量控制难、机采指标提升难度大等问题,推动机采系统改造升级,采油十厂选定朝5-朝5北区块建设“机采‘3+1’提效示范区”,围绕系统效率、检泵周期、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3+1”,指机采提效、井筒治理、机采数字化和技术标准化。
为建好示范区,技术人员围绕单井生产情况、能耗变化情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和新技术论证试验,形成了一系列配套工艺技术和相应的精细管理模式。
他们以耗电量和产液量为控制因素,将示范区内机采井划分为高效区、合理区、潜力区、低效区与待落实区5个挖潜类型进行治理。治理后,合理区比例达80%。他们在应用精准变频调速配电箱、双速双功率电机等节能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抽油机智能平衡调整、永磁半直驱拖动装置等新技术试验,截至目前,该示范区累计实施节能提效措施5200余井次,节电132.8万千瓦时。
在延长机采井检泵周期方面,该示范区采取优化配套全井扶正、油管打压等举措;加强现场监督,推行三级监督体系、规范重点工序监督标准、重点工序留存影像资料等举措,实现技术上有标准、监督上有痕迹,覆盖施工全过程。截至目前,该示范区内机采井检泵周期达1263天,同比延长244天。
同时,他们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对不具备不停机功能变频智电箱进行不停机升级改造,增加不停机间抽功能模块,改写主板源程序代码,增加触摸屏控制面板等,将普通配电箱升级为智能变频配电箱,进一步扩大不停机间抽规模,确保实时掌控生产情况、迅速捕捉异常现象,极大提高生产信息反馈的时效性,使设备维修周期缩短了39%,机采井生产时率较去年同期提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