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大水车:转出老兰州的“独家记忆”

来源:新甘肃 2023-06-10 17:26:52 浏览量:

段怡村指导徒弟制作小水车。

“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清道光年间诗人叶礼,在看到金城‘城楼与水车相映,水声与鼓声共鸣’之景后所作的诗,也由此可见当时兰州黄河大水车的盛景。”说起兰州的水车,今年已经80岁的兰州黄河大水车非遗传承人段怡村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

金城兰州因水车而兴

看到“段”这个姓氏,对金城兰州历史较为熟悉的人就会想到兰州黄河大水车的发明人——段续。

兰州黄河大水车又称为“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它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兰州水车是由明代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明嘉靖年间,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亲自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也由此而来。

段续的水车成功研制后,黄河两岸的能工巧匠们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直到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有了水车之后,兰州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大雁落脚的十八荒滩变成了良田,岸上的旱地变成了瓜果成片的果园,“一个兰州城,半城果树园。”全国有名的瓜果城也从此得名……

依据传统工艺制作好的小水车。

这就是古代“自来水工程”

“我是段续第二十代孙。小时候,家就在黄河边,一出门就能看到转动的大水车。夏秋水涨时,巨大的水车在黄河水的带动下,日夜不停地转动,极为壮观。”段怡村1943年出生于兰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挽救失传的兰州大水车制作技艺,2018年5月16日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怡村说,“那个时候,胆子小的人可不敢站在水车下的,因为那巨大的水声,会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感。但我从小就喜欢听水车的隆隆水声,喜欢看水车转起来带动水花飞溅形成的水雾。”

那么,兰州黄河大水车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利设施呢?

段怡村向记者详细介绍道,兰州黄河大水车是利用黄河水流自然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最大可达18米,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做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尽头装有刮水板,刮水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由榫卯结构打造的长方形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水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滴灌农田的水利设施,就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段怡村笑着说道。

转动起来的小水车。

让技艺流传是当务之急

上世纪50年代,黄河边安装了大批抽水机,“落后”的水车成了过时的灌溉工具,短短几年间,屹立在黄河兰州段的250多轮水车就被拆除了。曾经的水车之城,也自此难觅水车踪迹……上世纪80年代,段怡村萌生了恢复水车制作工艺的念头,在其祖父留下的有限资料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搜集、挖掘整理中,这一干就是数十年。如今,段怡村掌握着一套古水车设计制造诀窍,不仅能制作兰州黄河大水车,还能制作小水车,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我制作的水车北到内蒙古,东到济南,西到新疆,南到海南岛,遍布了祖国大地。”段怡村在自豪的同时还有点遗憾,因为他制作的水车虽然结实耐用,但目前都以景观为主,并没有起到实际利用的作用。

兰州黄河大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

“所以,将制作大水车的技艺流传下来是当务之急。”段怡村告诉记者,“兰州黄河大水车设计精巧、外形美观,整个水车除轴端钢圈外,不用一根铁钉。制作工艺遵循世代相传的规定和诀窍,如果算上榫卯结构的小零件,制作一轮兰州黄河大水车,就需要数百个零件,比一般水车要多出一百多个零件,其中大部分零件还需纯手工制作。经历五百多年的制作和使用实践,如今的水车造型美轮美奂,外形挺拔壮美,结构疏密有致……兰州黄河大水车比一般水车用料更讲究,花费功夫更多,成本也就相对比普通水车高。我们不能只把‘能转的木头轮’当作水车,如果这样的水车受到市场青睐,那么这项好不容易找回的技艺又可能面临失传。”

段怡村的儿子段祖宏正在调试小水车。

已在设计“乐高”黄河大水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为了将制作兰州黄河大水车的技艺流传下来,除让孩子和徒弟们在各大网络平台、朋友圈发布有关介绍兰州黄河大水车的短视频外,段怡村目前正在设计兰州黄河大水车的中国化“乐高”模型,“我想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兰州黄河大水车的制作技艺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

“以前传承制作兰州黄河大水车的技艺,我想着是把徒弟带好就行。因为这个制作技艺是‘匠心’活,所以我从没有想过把兰州黄河大水车的制作技艺‘偷工减料’。但是当我看到一些古典建筑的中国化‘乐高’模型后,真的是开阔了眼界,没有想到模型也可以做到如此精细的地步。”段怡村说,“我已经设计、绘制好了多个类型的兰州黄河大水车模型图,包括各部位零件模型等。但因为这一类模型的前期建模等各项投资较大,个人无法承担,所以还没有办法进行投产。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可以牵线搭桥找到具有相关资质的生产商家,让兰州黄河大水车中国‘乐高’化,让兰州黄河大水车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那时,兰州黄河大水车的制作技艺流传,就不再是一件‘难心事’。”

榫卯结构的制作工艺。


记者:李杨 王宇晨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