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以来,定西市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这条主线,组建各级各类宣讲团(组)1000多个,坚持多元化、场景化、文艺化、互动化、网络化相结合,开展宣讲1万余场次,覆盖受众60多万人次,让党的声音直达心间,在全市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实现多元化,建优建强基层宣讲团队。整合各级优势资源力量,根据宣讲对象量身定制宣讲内容,组建“拉得出、讲得好”的专门队伍,让最合适的人宣讲最贴合实际的内容,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县层面抽调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组建了党委宣讲团等宣讲团队,各乡镇(街道)、部门组建党员志愿者、巾帼、青年、老干部、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各类宣讲小分队,深入村社、企业、“两新”组织等开展常态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比如,通渭县总工会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组织他们走进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田间地头等场所,面向一线工人、农民工、社区居民等群体,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宣讲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凝聚劳动热情,激发创造活力,发扬奋斗精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把握场景化,把宣讲课堂延伸到基层。推动宣讲课堂从“会场”延伸到“现场”,宣讲人员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分散式宣讲,以“板凳会”“炕头会”等接地气的宣讲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全会精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陇西县先锋村创新宣讲模式,把“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一场场接地气、入民心的流动“小板凳”、“微宣讲”活动来到了村民家门口、活动广场、田间地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漳县妇联依托美丽庭院,采取“小院课堂”、“微课堂”形式,组织宣讲员将全会精神用群众听得懂、感兴趣、记得住、用得上的朴实语言进行讲解,让全会精神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落地生根。
发挥文艺化,让基层理论宣讲有鲜味。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融入嵌入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把理论深度与民生温度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讲好“大道理”,达到春风化雨、动人心弦的效果。比如,安定区凤翔镇积极探索全会精神宣讲新载体、新模式、新方法,充分发挥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发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全会精神文艺宣讲活动,由“刘山三”剧团精心创编的陇中小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的艺术化表达让理论宣讲“活”起来、“鲜”起来、“实”起来。截至目前,已演出10多场次,覆盖受众500多人,广受好评;渭源县新寨镇积极拓展“宣讲+”模式,通过“宣讲+游戏”“宣讲+文艺”等方式,宣讲员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使宣讲从“纸上”融入“千家万户”,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互动化,把宣讲成效落实到基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宣讲员明确宣讲的侧重点和切入点,结合实际向群众宣讲全会作出的最新决策部署,回应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为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比如,临洮县上营乡瓦窑滩村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以“拉家常”方式与党员群众开展全会精神宣讲。宣讲过程中,群众就感兴趣的话题不时发问,宣讲员细致入微地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真正将全会精神传到了群众心中。
突出网络化,让党的声音传播更深远。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乡村大喇叭、LED显示屏、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入户宣传等方式和载体,打造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矩阵,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让党的声音传得更深、更广。比如,岷县西寨镇有效利用村级广播平台,以“大喇叭”的形式深入宣讲全会精神,用“乡音”传递“党音”,让宣讲活动“接地气”“聚人气”,切实让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持续增强理论宣讲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