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新区看新象丨香自陇原来——兰州新区“鲜花经济”发展观察

来源:甘肃民航 2024-11-17 22:07:22 浏览量:

初冬时节的陇原大地,绿意褪去,寒意渐浓。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4号智能温室内,却温暖如春。齐人高的枝条绿叶满布温室,顺着视野铺陈开去,是星星点点的红色花骨朵儿。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



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4号智能温室,玫瑰花含苞待放。 新华社记者 王俊杰 摄

“这些鲜切玫瑰处理好后,将通过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运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李宗俊说,发往宁夏、青海等周边省区及甘肃省内的鲜花,则主要通过高速公路运输。目前,兰州新区的鲜花“供应链”在全国延伸,合作客户超百家。

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与含苞待放的鲜切玫瑰背后,是一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故事。李宗俊介绍,兰州新区光照时间长、海拔相对高、没有连绵的雨季,玫瑰等花卉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少,不易腐烂。同时,甘肃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让坐拥国际机场的兰州新区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



图为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轻轻拨开花枝,水肥灌溉系统立即映入眼帘。“水、肥、气、热,都是自动化控制。”27岁的杨恒亮说,每株花苗上四五枝条抽出,一枝一枝竞相争艳,确保花开不断,大大提升亩均收益,温室顶棚则使用的是高透光香梨散射玻璃,让光照更均匀,产量更稳定。

2021年,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的推进,杨恒亮搬到了兰州新区,现在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并成为植保业务能手,专门负责防范病虫害。李宗俊说,目前,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布局了9个这样的花卉基地,为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低温包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在进行分拣操作。 新华社记者 王俊杰 摄

40岁的孙红霞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目前在低温包装车间从事分拣工作。只见她拾起花枝,打掉枝条上多余的绿叶和尖刺,靠在工作台上一边比对长短,一边看花苞开放程度,5枝1层,2层1扎。“我每天最多能精选出1万枝鲜切玫瑰,月收入五六千元。”她说。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低温包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在进行分拣操作。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包装车间旁,主播杨亚珍正在直播平台上科普这些分拣知识,鲜切玫瑰分为45厘米至80厘米等不同长度,花苞开放程度则分为从子弹头样式1度到完全散开5度等不同级别。“我们通过直播,全程展现生产、包装、销售一体化的过程,更容易赢得粉丝信任。”她说。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里,主播正在直播售卖花卉。新华社记者 王俊杰 摄

该直播团队相关负责人王梓洋说,团队于2023年3月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不足20人的小团队至今销售额已突破650多万元,各平台粉丝累计已超十万人。后台数据统计显示,家庭插花用户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省内县域里小花店往往在节假日时会大量下单,越来越多人追求着浪漫。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里,主播在直播售卖花卉。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自2018年开始,花卉产业在兰州新区扎根生芽,如今每年能开出1亿枝鲜花,产值破亿元,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辐射周边市州县域。李宗俊说,兰州新区共种植娜欧米、粉红雪山等38种鲜切玫瑰品种,是西北最大的鲜切玫瑰繁育基地,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走出花卉基地,冷链运输车缓缓驶离,为远方的客商,送上来自陇原的花香。回首望去,兰州新区“鲜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因地制宜的选择,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应用,更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发展。


记者:李杰、王俊杰、张智敏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