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震后一年:中国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来源:甘肃民航 2024-12-19 23:25:40 浏览量: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安集镇风林村村民白正录(左二)与家人在新家中合影(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莎 摄

一年前,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损毁了白正录的房子,打破了他和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在活动板房里临时安身近一年后,49岁的他和家人在政府的帮助下搬进了重建的房屋,日子又安稳了。

“房子共145平米,地段好,布局设计合理。”白正录介绍,楼房采用集中供暖,室内温度24℃,在家穿单衣也不冷,入住前三个月取暖费全免。

白正录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从安集镇风林村大山深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至山下平坦开阔的楼房集中安置点,出行更方便了。

“儿子在县城开装载机,每天干完活就能回到家里,一个月能挣六千元左右。”白正录说。

记者了解到,白正录所在的林坪村集中安置点还安置了其他十余个乡镇的千余户受灾群众。

谈起重建速度,白正录竖起大拇指:“房子建得又快又好。”他深知,在地理位置偏远且夏秋两季多雨的积石山县,重建并非易事。

积石山县地处甘青交界,高寒偏远,最高海拔超4000米,总人口仅28万人。这里曾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2020年正式告别贫困;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甘肃积石山县、青海海东市等两省部分地区数十万人不同程度受灾,151人死亡。

今年3月,积石山县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其中住房重建的安置方式依据群众自愿及房屋受损情况,分为维修加固、原址重建、集中安置三种方式。

短短数月间,在中国各方力量支援下,经过1.7万余名工人8个多月的轮班作业、昼夜施工,临夏州9.15万户维修加固、1.05万户原址重建住房建成入住,14个集中安置点1.04万套住房全部达到入住条件,路、水、电、暖、网实现“五通五稳”。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村民陈玉兰在新家的客厅里打扫卫生(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走进大河家镇大河村村民陈玉兰家里,记者看到,亮堂堂的客厅里摆放着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阳台上还有一把摇椅,阳光透过锃亮的窗户玻璃洒落到客厅。

73岁的陈玉兰说,党和政府的帮助,让她和家人在短时间内住进了这套四室两厅两卫的楼房。“震后没挨过一天饿,没受过一天冻,生活有保障。政府帮我们建好了楼房,提供了16.5万元的补助和10万元的贴息贷款,我们自筹了一部分钱,11月搬了进来,日子安稳了。”她笑着说,从农舍搬到楼房,生活质量提高了,她正努力适应着改变,比如学着使用冲水马桶。

稳定居所建设的背后离不开各建设单位的统筹协调和紧密合作。今年1月以来,积石山县降水天数达129天,其中9月降雨达25天,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挑战。但众多施工单位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作业,确保群众在新居里温暖过冬,以“中国速度”换群众温暖安居。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了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1个,其中包括5个安置点1064户住房的建设任务。夏秋连绵雨季,施工难度陡增,建设者们搭建临时防雨棚,在雨中坚守。施工高峰期时,3600余名工人并肩作战,将延误的时间一一夺回。

拼版照片:上图为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刘集乡高李村村民马而立家地震后损毁的房屋(2023年12月19日摄);下图为时隔近一年后,在政府扶持下马而立建起的新房(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受地震影响,积石山县以北的青海海东市部分村落遭遇砂涌灾害。目前海东市3.65万户受灾群众的农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3876户避险搬迁户也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自主购房等方式完成搬迁。

居住安心,就学放心。积石山县委书记马晓璐表示,在重建蓝图中,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被置于优先位置,率先动工。“全县用70多天完成185所学校室内室外维修改造,5个月内完成了22所学校的新建重建,9月1日秋季学期所有学校如期开学。”

如今,灾区群众的生活步入正轨,生活充满了希望。

白正录说,家有了,心定了,他要把全部精力放到家里的100亩中药材种植和70头牛的养殖上来。


来源:新华社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