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与作品
一张废报纸、一件旧衣服,可以用来干什么呢?是会被丢弃,还是被回收?如果有心,或许可以将它们变废为宝,让生活发生有趣的变化。
4月29日,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正街社区与辖区崇德幼儿园联合在肖家坊中心广场开展“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展示了孩子们将平时生活中收集的废旧物品“爆改”成的手工画作品。
活动前期,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思考要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改造。牛奶盒组装后变身“楼房”、旧衣服刷上颜色变身“地球”、用过的纸杯改造成垃圾分类的垃圾桶、钢丝球剪成“大地”、塑料瓶子组成“云朵”……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巧手变废为宝,把眼里的环保世界用简单的方式具象化,做出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作品。
展览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师给孩子们解读画作中展现的绿色环保理念,每一件作品都犹如孩子们心中的绿色种子,悄然生根发芽。孩子们也彼此分享创作理念和对画作的理解,对垃圾分类有了充分的认识。
以保护海洋为主题的作品
其中,一幅描绘海洋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作者将塑料袋扎成鱼的形状,刷上不同的色彩,贴在刷成“海洋”的蓝色纸板上。作品不仅展示出了孩子的无限创意,更是传递了人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地球的命运,保护海洋、保护地球和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设置了签字拍照打卡等互动环节,鼓励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人人都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宣传员。
活动现场
最后,孩子们手持垃圾袋,认真细致地拾捡活动现场及附近街道的垃圾和杂物。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协作,不仅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作为社区一份子,对保护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
此次垃圾分类创意手工画活动,旨在让垃圾分类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孩子心中萌芽、生根,从教育一个孩子到影响一个家庭,让绿色低碳的氛围弥漫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共同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文字:王雯丽
受访街道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