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机坪40年:最后一次挥手 讲不出再见

来源:爱民航 中国民航网 2022年02月16日 浏览量: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跟大家并肩作战,人一辈子总有值得回忆的时光,我想我这辈子最值得回忆的应该是做机务的日子。说真的,我很迷恋这身工装,也迷恋那来来往往的飞机,迷恋那广阔无垠的机坪……”说着说着,黄亚明眼眶中不禁有些湿润,泪珠翻涌。工作四十载,面对大家的送行,黄亚明竟有些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黄亚明师傅与他的“最后一个航班”

5月6日一大早,南航大连分公司飞机维修厂航线二车间值班室就热闹了起来,兄弟们打扫卫生、布置蛋糕、准备礼物,一边说笑,一边等待着今天的主人公黄亚明。工段故意隐瞒,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给黄师傅安排了最早的短停,就是希望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也让黄师傅完成他机务生涯的最后一次绕机检查。

黄亚明最后一次绕机检查(以上图片韩磊/摄)

黄亚明是正宗的机务老兵了。1978年12月3日开始投身航空事业,至今已经40年零5个月。他经历了从军航到民航、从通用航空到运输航空,经历了民航的体制改革与重组,见证了中国民航的发展。在朝阳飞行大队任职二十余年里,从机械员一步步做到指控主任再到车间主任,将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中国早期的民航事业。2002年由于战略决策转变,朝阳飞行大队的原班人马划归南航,于是黄师傅毅然决然地带着七个人来到大连,加入了南航。

“刚加入南航那会儿不习惯,之前修的是运五和运七,一下变成A300、MD82,飞机变大了,格局不同了,工作模式真的是有很大变化,但我始终在努力适应,从不让自己落后于人。”当时已经43岁的黄师傅毅然决然做出决定,要跟年轻人一起去学习新机型改装。谈起这件事,他脸上泛起了笑容,“我是一名党员,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既然来了就得出一份力。机务行业机型变更是常有的事,我唯一能做的、同时也是必须做好的就是让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如果现在翻开黄师傅的维修人员执照,你会发现,从早期的运五、运七、新洲60到后来的A300、MD82、A320系列,机型之全面,实在难以想象他已是60岁的人了,而这么多年他始终在机型变更的过程中始终冲锋在前,为大家立了一个榜样。但他却说这些都不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最让他骄傲的是这么多年从没有犯过差错以上的错误,四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一众机务人。

看着身边刚刚入职不久的小张,黄师傅殷切的教导他一定要把自己定位好,做个工作计划,把理论知识学透。排故时多听多看,脸皮要“厚”。“我刚来大连那会儿是头一次接触A300机型,当时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徒弟换滑梯,经验不足,又怕出问题,于是我就厚着脸皮去请教一车间的小年轻儿,当时感觉挺没面子,一晚上也就这么个活儿,还是人家帮忙做的。但现在想想那样做是对的,不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吗,不会就应该去问,在技术上就应当精益求精。”说完,黄师傅还笑着要将自己的“独门绝招”传授给小张,“干完的活一定要马上开始回忆,没有把握的地方,抓紧回头看一眼”。

“我干机务年头太早了,很遗憾没能拿到大学文凭,你们年轻人现在都是大学毕业,学习能力比我们强多了,未来属于你们年轻人呀。”黄师傅带过很多徒弟,有几个当了主任,有的技术突出升到了高级技师一级,现如今他们都已是各个岗位、各个部门的骨干。他很开心徒弟们比他强,甘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细细品味这四十年,如梦如歌,心里难免还是有人生短暂的感叹,一天是机务人,一生是机务人……”黄师傅眼泛泪花,嘴角挂着浅浅的笑,那是来自一个机务老兵深情的微笑。

编辑:张斌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163920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