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涌动新生机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8-22 09:26:01 浏览量:

新华社兰州8月21日电(记者郭刚、程楠)初秋时节,千亩良田铺展碧浪。清风拂过,稻田里秧苗舒展腰肢,在“沙沙”声中轻舞,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扑面而来。

这里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森茂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坐落于黄河之滨的北湾镇古城村,是当地近年在盐碱地上崛起的抗盐碱水稻种植特色产业基地。

“从2017年起,我就在这片盐碱地上边开发边试种水稻。”合作社负责人姚兰介绍,合作社经过反复试种、选种,最终选择了“长粒优”和“闵宁1号”两种适宜改良后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品种。

靖远县森茂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兰(前)与合作社成员在查看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作为黄河灌区,靖远县常年依水发展灌溉农业。由于受区域性地形和黄河阶地地质条件以及水利工程排水条件的影响,当地沿黄灌区以及高扬程灌区耕地盐碱化问题突出,曾是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拦路虎”。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生东介绍,当地的灌溉农业“成于水”,但也“毁于水”,“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中重度盐碱地面积约有20万亩。”

这是位于黄河之滨的靖远县乌兰镇河靖村未治理的部分盐碱化土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面对这一难题,近年来,靖远县在盐碱严重乡镇修建排碱渠、配套提水工程,通过疏通碱沟实现洗盐排碱;同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化学改良等农业科技项目,以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等方式降低盐碱危害。

据介绍,硫酸亚铁在农业上可以作为肥料改良盐碱地,为植物生长创造更有利的土壤环境。2021年,白银当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向白银市各县区捐赠硫酸亚铁肥料十万吨,助力改良盐碱地的消息,让姚兰萌生了“试试看”的念头,她开始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方法,发展自己的盐碱地试验基地。

“最初我用硫酸亚铁试验了360亩水稻,结果出苗率有了明显提高。”姚兰说,目前,合作社包括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内的千余亩土地都按不同比例进行了土壤改良,亩产都有所提高。

“今年合作社种了600多亩水稻,预估平均亩产能达到500斤左右,基础好一些的地块亩产还能更高一点。”试种取得初步成功后,姚兰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今后,我有信心带领更多合作社农民把盐碱地改良好,把水稻种好。”她说。

在流经靖远县北湾镇的一段黄河两岸,当地农民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长势良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如今,当地耕地盐碱化程度显著减轻,治理初见成效。截至目前,靖远县已通过疏浚排碱沟、推广应用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初步治理盐碱地6万余亩,每年新增粮食产能约2万吨。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们计划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持续改良盐碱地,为后续全县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张生东说。下一步,当地还将继续扩大治理规模,探索智慧农业与盐碱地治理融合新模式,让更多盐碱地蜕变为丰产的“米粮川”。


记者:郭刚、程楠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