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四川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四川项目办公室揭牌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四川项目办公室正式揭牌并落地成都高新区,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国网四川公司、清华大学等机构、高校、企业的专家们围绕“四川的绿色低碳发展挑战和机遇”头脑风暴,探讨未来的方向、合作可能性,探索四川和国内其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四川和全球之间的国际合作潜力。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四川项目办公室揭牌
四川是中国的人口、经济、资源大省。“十三五”以来,四川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形成四川特色路径。2020年四川能源活动相关的人均碳排放约为2.5吨,为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4月21日,四川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将发挥项目合作伙伴各方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科学布局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此次各界代表再次汇聚,围绕项目进展、未来潜力等关键议题展开探讨,继续探索四川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独到、创新、可持续之路,助力成都加快推进区域科学布局。
各界代表展开讨论
讨论环节中,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影响力与国家行动常务董事阿德里亚纳·洛博说,从低碳发展角度看,四川是走在靠前的位置,这里的能源结构丰富且多元化,能源结构的转型对全球都有借鉴意义,这对将来的发展来说也十分有战略意义。“作为巴西人,希望中巴可以更多地进行合作,携手创造低碳发展的标准,从而积极应用到未来的贸易当中。”
阿德里亚纳·洛博说,成都这座城市的绿化发展非常好,行走在成都的街头,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质量很高。此外,在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废料的循环使用等方面,成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希望未来在这些领域中,成都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从而可以和更多的国家达成合作。
围绕“四川的绿色低碳发展挑战和机遇”开展研讨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博士也再次强调了经验互享的重要性:“世界资源研究所愿意成为一座坚实的桥梁,不仅把国际上有启发的案例和经验带到中国,也积极地把更多创新的中国经验带给世界。我们看到了四川出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的潜力和机遇,更重要的是经过12年的积累和耕耘我们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伙伴关系,期待大家可以一起努力,为绿色四川探索更加低碳、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围绕“四川的绿色低碳发展挑战和机遇”开展研讨
国网四川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常政威表示,当前用电需求的保供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因此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更关注如何完成“统筹发展”:“我们在考虑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保护和转型,目前,四川省出台了一些政策,在城市负荷中心会布局一些煤电和天然气。”他认为,四川的低碳优势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从全国“一盘棋”来看,四川外送大量的水电气资源对东部地区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四川外送电量的减仓量累计相当于全国年碳排放的1/10。此外,四川现在的环境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用电的认证和应用上还需要进行改善,包括电、碳市场的衔接融合,把四川的低碳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及高端发展,这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和机遇。
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安明说:“四川的低碳环境特别好,在成都的绿色低碳机构也很多,聚集了许多的人才,这也说明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建设很有吸引力,也为创新出更多的模式、产品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他建议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真正面临的挑战,从而找到更多合作的机会:“我们要寻找更多绿色经济支持绿色项目,找到更好的支持手段和方法,以此作为支点,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新闻多一点>>>
四川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从农业、能源、产业、公正转型、金融、能力建设六个方面助力四川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其中,农业方面将支持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粮食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协同;能源方面将支持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产业方面将以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公正转型方面将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确保“公正”转型;金融方面将通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气候投融资等助力双碳目标;能力建设方面将组织培训会、研讨会、科研考察等能力建设活动,加强四川与国内外交流,培养各领域双碳人才。
项目一期将于2023-2024年开展,合作单位包括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等。
文/图:孔维睿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