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成都高新区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打造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的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正福金融工程应用研究院理事长郑刚表示,结合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围绕在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要求,他针对性地提出了成都高新区支持设立“金融工程学科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议,希望通过完善金融产业业态,助力建设高质量金融商务区。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正福金融工程应用研究院理事长郑刚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
提高成都市金融产业的综合实力
成都正在提速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发力,截至2023年11月末,成都共有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34家,管理基金1476只。此外,成都还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债权融资,开展CDS(信用保护工具)等金融衍生品业务。
在郑刚看来,VC、PE等股权投资具有投资周期较长、流动性低、投资风险较大的特点,而证券投资具有流动性高、投资周期较短、风险管理及时的特点,长、中、短投资组合是投资主体的基本需求,能够拥有完善证券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机构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其聚集的社会资本总量明显领先全国其它城市。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全面深入影响到了证券投资市场的风险管理工作,近年在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金产品已经明显大幅领先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基金产品。
郑刚建议,成都市支持现有公益性金融工程科研机构挂牌建立“金融工程学科概念验证中心”,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证券期货行业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产学研转化的基础平台,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大数据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全面支撑。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支持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成长
在关注金融产业的同时,郑刚也十分关注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成长。郑刚说,推动社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正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幅提高,社会组织呈现出的类型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去传统的社会组织以行业社团以及扶贫救困等社会服务机构为主;近几年,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型民办非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产学研转化是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主要业务范畴。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蓬勃发展,将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发挥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郑刚说,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大量涌现也给登记行政机关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此,他建议,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捐赠法”的普法工作,增加大众对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认知,了解民办非营利科研机构、博物馆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机构等民办非企业也和扶贫救困的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
同时,郑刚建议,登记机关加强对科技类民办非企业调研了解和业务指导,分类别、分行业理清机构的业务边界,根据登记证书中审核的业务范围划清业务红线,对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不越界;选择1-2家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作为联系点定期走访,持续了解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发展状况,聘请科技类民办非企业负责人担任信息联络员,及时向登记机关传递建议信息,为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发展积累经验。
文字:孔维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