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珏文观察屏幕前的视频和数据
每天一大早,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公安分局”)的警员们就各自来到指定的区域,开启了忙碌的工作。在高新区公安分局的网络安全保卫中心,网安大队大队长黄珏文正观察着屏幕前的各种视频和数据。
作为网安大队大队长,黄珏文负责全局网络安全保卫工作,强化辖区互联网资源管控,创新依托大队自建的网络云警务室系统强化辖区互联网企业管理,实现“管理+治理+服务”目标,构建“以网管网、以网治网、以网服网”的新格局,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公安部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推广。“七一”前夕,他荣获了“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黄珏文
坚守岗位 克服困难
为多项国际性赛事“保驾护航
今年4月,黄珏文参与到了成都2024汤尤杯赛事中。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通过信息化方式给予安保支撑,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保障赛事网络运营,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还要负责赛事通讯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等工作。”黄珏文回忆道,尽管做好了有“海量工作”的思想准备,但那段时间还是很紧张,尤其在正式比赛日期间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赛事期间,黄珏文会与同事们一起,随时和现场指挥部保持沟通,不断推送安全信息。例如比赛期间大型车辆不能进入设置的“三个安全圈”,如果检测到有相关情况,会第一时间要求该车辆驶离该区域。在赛事空余区间,又会通知一线工作人员恢复正常交通秩序;同时,现场也会实时动态掌握观众状况,滚动收集观众的建议进行编报和整理,并反馈给组委会。
黄珏文和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
通过智慧赋能减负,指挥部与现场的工作人员产生了更好的联动,让大家能高效率工作。每一个队员都能感受到背后有一个“最强大脑”在指挥,较之以前只靠队员经验判断的模式得到了极大改进,更加确保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这些变化的背后,正是黄珏文和同事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其中有一段比赛日正值‘五一’假期,我们每天5点多起床,有时还会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几乎都是最早来、最后走。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挺辛苦,但是付出都是值得的。”黄珏文说。
事实上,不只是今年的成都2024汤尤杯,在此前的世乒赛、成都大运会期间,黄珏文和同事们也一起并肩作战,顺利地完成了场馆的保障工作。
据悉,在智慧公安的建设中,黄珏文从规划总体架构、推进项目落地,到落实应用赋能,将信息化实战与信息化规划有机结合,优化顶层设计,在市局“1362”立体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综合对标对表和实地调研,确定了具有高新特色的“泛感知、厚基座、强总台、泛模型、多应用”的“113N”技术架构,牵头成立了“分局科技委员会”,带领团队重点孵化出具有高新特色的12大“云”系列应用系统,成为“全市智慧公安建设示范点”。
迎难而上 寻求突破
“从无到有”夯实智慧公安建设
走到黄珏文的办公桌前,多本技术领域的书籍映入眼帘,有好几本还有着明显的褶皱。在他看来,公安是一个主动“拥抱”信息化的部门,在智慧化的加持下,各个警种才能实现更高效地工作,从而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
事实上,起初黄珏文还是一个“外行人”,完全没有接触过信息化相关内容。在决定“转行”后,他大量地阅读信息化知识书籍,从一名普通民警到现在取得了信息化副高级职称。
黄珏文和同事不断学习
这个“深造”的过程中,不少同事们也都印象深刻,并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黄珏文是一个做事很专注的人,起初他开始做这项工作时,大家都知道很困难,但他还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无数次的请教实现了进步”。
“当时的一个信念是做智慧治理,就要比‘对手’更懂技术。”黄珏文说,由于深知这个警种偏技术类,且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学习时都更上心,在这个过程中也多次咨询成都高新区本土的技术企业。在每一个项目“从有到无”的漫长过程中,黄珏文和同事不断学习、打磨,提升自己专业领域能力的同时,并时刻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目前,在黄珏文的带领下,高新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紧紧围绕网络舆情和打击工作,不断优化工作模式,提升舆情发现处置效能,有效控制各类负面舆情、造谣事件的蔓延。2023年,网安大队荣获数据治理先进单位,并获评“四川省科技兴警示范单位”。
获得“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后,黄珏文在感谢组织信任的同时,也希望年轻的同志能够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对于我来说,现在的管理工作也很重要,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持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年轻党员的力量。”在他看来,当前,智慧治理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他仍会不断加强学习和训练,和同事们一起“勇立潮头”,去做技术的革新者和创新者。
视频:李航宇
文字:孔维睿
图片:郑毅
编辑:李艺萱
校对:申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