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7月6日,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共享课程活动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人工智能分院2024年科技课程开放周闭营仪式举行。
此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联合举办,来自成都高新区内20所学校的81名优秀学子们汇聚一堂,在6天时间内通过专家讲座、项目实践、考察探究等形式,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发展科创能力,共同探索科技的奥秘。
同学们在西南交通大学创客空间
走出课堂
在科技实践中激发兴趣和热爱
在6天的学习之旅中,主办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外出考察体验,不仅为师生们搭建起从书本到现实的桥梁,更深刻诠释了“实践出真知”的真谛。
同学们在成都智算中心
活动中,人工智能创意赛小组先后前往成都智算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创客空间进行考察学习。成都智算中心是“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学生们实地参观多项基于强大算力的AI技术模型,了解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创客空间同样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设备支持,孩子们在创客空间教师的讲解中观摩了六大工坊,感受项目工程的全貌,通过实地考察不仅拓宽了视野、激发了灵感,更加强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青白江牧场
在青白江牧场,参加酸奶DIY课程的师生们近距离探索现代农业与畜牧科技的奥秘。学生们在牧场了解了奶牛饲养的现代化管理,如智能饲喂系统、奶牛健康管理系统、环境监控技术等,还体验了挤牛奶、牛奶加工、奶汁营养检测等现代化农业魅力,深刻体会到从牧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的严谨与重要。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兴趣与热爱,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播下希望的种子。
同学们认识大气现象
智慧气象站项目组的师生则来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参观大气探测博物馆,学习气象探测发展历史,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认识气象观测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在气象观测场,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各种探测仪器,通过实地学习,加深了对各种仪表仪器功能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和探究打下了知识和理论基础。
项目答辩和成果展示
将创意和妙想转化为实用产品
闭营仪式上,各个优秀小组代表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项目组展示了“盲人辅助智能导航仪”创意发明,智慧气象站展示了 “风向风力测量仪”“温度、湿度测量仪”和“空气质量测量仪”,酸奶DIY项目组探究了不同原材料比例对酸奶最终品质如蛋白质含量、酸碱度、口感等的影响。
同学们不仅讲述和展示了科学原理、制作过程,还邀请老师和家长们现场进行产品体验。同学们奇妙的创意、精彩的制作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同学们展示研究成果
经过科技活动周专家评委组评比审核,共有13个小组脱颖而出,荣获了“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方案奖”和“最佳风采奖”。另有26位同学积极主动、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营员。
来自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罗秋时同学和来自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的张文昊同学,分别作为优秀营员代表发言。他们回顾了团队构思、编写代码,再到组装和调试,直至作品“惊艳亮相”的全过程。
“这六日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我们在学术讲座中汲取了新知识,更在紧密的团队协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项目实施的过程,也帮助我们实现了自我超越与成长。”罗秋时说。
答辩现场
闭营仪式开始前,学生们还分为三个项目大组进行了结项答辩,由成都高新区教研员、科创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委团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审。答辩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讲解,有的负责演示,有的发放产品,不断给评委们带来惊喜。评委老师对孩子们的答辩给予肯定,并指出项目中有待改正和优化的问题。各个小组随后对项目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本次科技活动中,学生们收获颇丰,希望孩子们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持续滋养自己的科学精神,深耕科学技术的沃土,让科学与创新成为人生的底色。”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文图:向晨晨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