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24中国成都“金熊猫”天使投资生态大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大会以“资本赋能成果转化,生态成就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锚定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聚焦耐心资本赋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打造天使投资生态。
大会现场发布了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集中征集榜单(第五批),首批资助项目、首批种子项目、天使直投项目及天使子基金签约。这意味着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已经构建完善,首批50个资助和种子项目正式落地,天使母基金合作规模达150亿元。
此次大会由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指导,成都高新区主办,吸引300余位战略平台、转化平台、科研团队、科创企业、创投机构、各类天使创投协会组织代表以及行业专家现场参会。
活动现场
90天时间首批50个项目签约
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全面落地
大会现场正式发布的“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以及首批签约项目,与大会主题高度契合。据了解,从今年7月成都高新区发布涵盖“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到大会当天首批资助项目和首批种子项目签约,仅仅用了90天时间。
首批资助项目签约仪式
围绕该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在本次大会上完成了首批资助项目和首批种子基金项目签约,总共支持50个科技成果项目转化。90天时间,成果转化资助资金、种子基金完成从“规划布局”到“落地生根”的质变,资助资金、种子基金的“规划图”已形成“实物量”。
据了解,首批50个签约项目主要是来自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岷山研究院、成都高新区通信测量技术研究院等院所平台,这也充分验证了资助资金和种子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
首批种子基金项目签约
当天种子基金签约的新型导电薄膜研发生产种子项目便是例证之一。据悉,新型导电薄膜研发生产种子项目是岷山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的首个成果转化项目。采访中,该项目负责人张一洲教授表示,“柔性电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该项目正是基于在该领域持续深耕后进行产业化应用和探索的首个成果。这不仅是我们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迈向市场的第一步。”
在张一洲看来,从“科研”到“市场”,当下的重点工作是推动产品规模化生产、进行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可以肯定的是,这笔种子基金将被实实在在用在‘刀刃’上,用于支撑项目在关键发展阶段的人才引进、团队建设以及生产设备、制造工艺的完善,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开展市场化进程。”他表示,成都高新区的这笔种子基金将为该项目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走进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新增设的种子基金最大亮点是什么?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发布中提到了两个关键数据——80%让利、80%容亏。据介绍,80%让利是允许科技团队3年内以原价回购80%股权,解决了初创团队估值高的“痛点”,缩短投资谈判时间,同时保证了科技团队控制权不被稀释。80%容亏是允许种子基金管理人出现不高于80%的投资损失,解决国有资金在高风险的早期投资领域“不敢投、谨慎投”的难题。这样的顶层设计赋予了种子基金运行的灵活性,让科技成果“应投尽投”推动“金种子”项目“铺天盖地”。
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发布
大会现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发布并解析了“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对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所发挥的作用。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金融资本支持,其中天使投资则是对具有颠覆性、原创性技术产业早期发展的重要融资环节,在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已成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可或缺的活力之源,这也是成都高新区构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的重要背景。
“特别是今年,围绕概念验证、小规模试验、中试熟化等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关键节点,成都高新区创设了成果转化资助资金、种子基金,优化天使母基金。”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在发布中讲到,这一系列举措将助力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市场。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构建了“战略平台—转化平台—专业化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资助资金和种子基金就是围绕其中的战略平台、转化平台,每年计划通过资金支持250个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市场。
顶尖人才和创新项目双落地
天使母基金3年规模达150亿元
在资本对创新的推动力中,天使母基金不仅直接为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更是在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创业者与投资者架起一座桥梁。
大会上,成都高新区与英诺天使、合力投资、磐霖资本、盈创泰富、国泰创投、祥峰投资等6家基金管理人(GP)集中签约,规模17亿元。该批子基金将聚焦新能源、细胞与基因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以高精尖企业应投尽投为目标,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截至目前,天使母基金累计决策合作子基金27支、总规模达150亿元,基本实现国内头部前20强早期创投机构合作全覆盖。
“成都高新区的资助资金、种子基金和天使母基金对硬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我们将与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紧密合作,将种子基金作为我们的重要项目来源,共同助力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本次签约基金代表国泰创投管理合伙人杨保宁表示。
自2022年起,成都高新区启动了5年3000亿元产业基金和100亿元天使母基金的组建计划,持续推动培育大规模、多层级的基金集群,并在2023年底取得了天使基金规模、政策性贷款产品放款双双破“双百亿”的成果。当下,成都高新区正对天使母基金做出进一步优化,并融于早期资本支持体系之中。
随着持续壮大的基金规模,成都高新区吸引顶尖人才和创新项目双双落地。截至目前,天使母基金总规模达150亿元,基本实现国内头部前20强早期创投机构合作全覆盖。记者了解到,天使子基金累计投资23家区内企业,招引落地47个项目,引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等顶尖人才,国产高端射频SoC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国产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等一批国产替代化项目。
大会现场,还有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脑科学等6个天使项目进行了投资签约。新型导电薄膜研发生产的种子项目负责人张一洲谈到,“种子基金就像‘及时雨’,能够解决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供应、成本等难题,我们将利用这笔资金持续推动产业化应用。”
天使母基金第五批集中征集榜单发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本支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成都高新区还发布了天使母基金第五批集中征集榜单,公开遴选“院所”基金、“链主”基金和专业化科技园区基金。未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做大天使基金集群规模,通过大出资比例、灵活投资策略和大幅度让利等开放优厚政策吸引机构合作,扩大天使投资“朋友圈”。
持续优化天使投资生态
打造全国投资机构聚集热土
从当天发布的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来看,成都高新区优化天使母基金可谓是亮点多多。首先,更加注重母基金结构化建设,预计撬动100-200亿元社会资本投向“3+2”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将“保送生”“特长生”“高考生”写入管理办法,明确基金定位;另外,在资本招商上将更加注重和强调质效,从而发挥“加速度”效应。
圆桌论坛
大会还邀请创投机构、高成长企业代表在主题演讲、圆桌论坛、项目直通车等环节,围绕近期创投政策、创投行业发展趋势等主题进行解读和分享。“通过发布的成都高新区早期资本支持体系,让我对成都股权投资市场的未来更是充满信心。”在当天演讲中,清科创业合伙人、清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磊对成都高新区打造投资机构热土的各项政策举措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据悉,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从2022年开始合作首批子基金,2023年与多家生态伙伴签约共同构建多元合作的基金生态。今年,成都高新区打造天使投资生态2.0版本,持续推进有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金种子”项目汇集、转化培育政策完善、早期耐心资本齐备、产业基金实力雄厚的天使投资生态。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76家(次)科创企业获得各类股权融资,获投企业数量三年增长3倍。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汇聚院士26人,国家级、省级人才1100余人,各类人才超80万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7家,已建、在建中试平台覆盖70%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正在加快打造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北大成都研究院、芯华创新中心、岷山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培育海量“金种子”项目,为创新资本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
活动现场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都高新区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聚焦需求端和供给端打造中试平台,形成智慧场景、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推进“中试+孵化”加快初创成果产品化,并通过“四派人才”等各类政策为“金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提供持续培育服务和支持。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已合作组建基金124支、总规模2655亿元,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牵引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计划到明年形成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规模,每年支持300个项目,用5年时间打造万亿级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将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投资机构聚集的热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高地。
视频:刘奕南 王梓轩
文字:郑其 王巧益(实习)
图片:郑毅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