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优化教育科技人才联动机制’,作为民营科技企业代表,这一前瞻性部署让我印象深刻。”四川省人大代表、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人才是基础和原动力。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当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了变化,如果进一步加强和企业深度联动,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将有效缩短企业从人才培养、新技术研发到产业转换之间的周期。
此次参加四川“两会”,林夏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政、校、企深度互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动争取构建人工智能学院成渝中心,提升区域产学研创新动能的建议》。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才工作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这一点已成为全球共识。正因如此,四川也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2024年4月11日,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该学校是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以及腾讯、华为等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的“1+N”政校企院共建学院,旨在通过学院的建设,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林夏在建议中分析道,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技术和人才适配性的鸿沟有加速的趋势。高校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和高学历人才,如果能跟企业深度联动,将高校的创新力量投入到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沿科技课题或项目,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状态,将进一步缩短企业从人才培养、新技术研发到产业转换之间的周期。
林夏表示,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四川及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存在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产学研转化通道不畅、应用场景引领示范性不强等客观问题。他提到,若要在新时期发展浪潮中加速追赶、换道超车,需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明确自身定位、适度超前布局。
“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林夏谈到,过去由于企业、政府、教育界各自发力,未能对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协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在政府搭了舞台,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尝试,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有了一定成效。“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匹配,未来仍有很大的联手发展空间。”林夏在建议中提出了具体举措,比如协同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融入更多高校、单位,争取更多人工智能资源、项目在蓉落地,提高资源整合能级;依托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腾讯开悟等平台,加大人工智能工程应用型人才储备,开展全川AI通识课程教学。
林夏认为,充分发挥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的作用,将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他表示,作为合作单位之一,未来,腾讯将依托腾讯开悟平台,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维度,助力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特色学院,打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文字:郑其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