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常委蒲虎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上车辆购买、使用和停放政策普遍友好,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市民越来越多。截至2024年底,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63万辆,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却相对滞后,存在公用充电桩供需矛盾突出、家用充电桩安装亟待规范等突出问题。
经过调研,成都市政协常委、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蒲虎发现,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充电桩建设未能与汽车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存在供需矛盾,高峰期“一桩难求”现象仍然普遍。由于用户、物业公司、供电企业、运营商等各方利益诉求不同,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和平台,充电桩建设相关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也尚需完善,安装维护质量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部分家用充电桩安装不规范,存在线路老化等现象,安全隐患突出。
今年成都两会期间,蒲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布局。科学规划布局将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基础桩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布局原则和建设时序。优先在老旧小区、商业中心、公共停车场等区域建设充电桩,规定在新建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用户充电需求,优化充电桩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简化安装流程,提高安装质量和效率。完善统一的充电桩安装管理平台,实现物业、供电公司、运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安装时间。鼓励采用“统建统管”模式,由专业公司负责充电桩建设、运营和维护,降低用户安装成本。完善充电桩建设、运营、维护等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强对充电桩运营商的监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新能源汽车销售商以及社会个体从事充电桩安装和维护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监管,建立充电桩安全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充电桩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三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家用充电桩的安装流程。简化安装程序,重点加强安全防范。及时开展小区家用充电桩安全普查和使用安全知识宣传,特别是对地下车库和老旧小区私拉乱接,线路老化超负荷的线路设施等重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不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四是鼓励多元投资,创新商业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探索“充电桩+”商业模式,将充电桩与停车场、便利店等结合,提高运营效率。推广智能充电、有序充电等技术,提高充电桩利用效率,降低用户充电成本。
文字:袁也然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