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董晓菲
“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带来了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2024年是成都发展承压前行、克难奋进的一年,也是成都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成势的一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理论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成都科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晓菲说。
结合自己的工作,董晓菲表示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将积极为成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利用成都科创接力基金的平台优势,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助力企业成长,为成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增强成都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路径。根据调研,截至2024年6月,成都市累计注册新经济企业75.4万户,同比增长13.55%。2024年,成都市新增85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但目前成都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未进行数字化转型。
针对该问题,董晓菲建议可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支持文件,阐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长远利益,以及数据资产入表对企业的具体好处;通过做线上线下渠道宣传,如研讨会、工作坊、媒体宣传等,普及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资产入表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行业标准体系架构搭建,发挥“链主”带动作用,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强化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配套能力,并面向成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建档立卡”,“一企一策”靶向推动数字化水平系统提升。
她还建议说,可以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行业数字化评价体系。一是建立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咨询、诊断评估、应用推广等专业化服务。通过平台提供“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二是制定和完善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规范和指导。根据产业的不同,建立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评价体系,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数字化水平。
打造特色城市名片
加速成都新茶饮品牌“出海”
2024年新茶饮中国内地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4000亿元,增速在5%-6%。在成都新消费领域,诞生于本土的新茶饮品牌表现突出。成都有中国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以及书亦烧仙草、兵立王、树夏、锦城吃茶、李山山茶事、沏茶师等数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的亚洲总部亦在成都。
面对当前新茶饮同行们加速“内卷”以及迈大步“出海”的现状,成都新茶饮品牌还有显著的提升空间。董晓菲认为,目前成都新茶饮企业出海水平较低、联名合作能级不高、新品研发能力较弱、和本地供应链合作缺乏等短板较为突出。
她建议,可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成都-国际新茶饮产业对接会,邀请海外经销商、合作伙伴、潜在投资者等参加,为新茶饮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在海外设立成都新茶饮产业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成都新茶饮的特色产品、品牌文化和创新成果,提高成都新茶饮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首批可在东南亚、欧美等主要目标市场设立展示中心。
在资源整合上,董晓菲表示,可以建立成都新茶饮产业联名合作资源库,收集整理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合作潜力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各类资源信息,包括博物馆、艺术院校、科技企业等,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服务活动。同时也鼓励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新茶饮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探索新茶饮与文化创意、科技元素的融合点,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合作思路和方案。
文字:孔维睿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