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赵小凤
当下,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9%,聚集企业超过1000家。同时,成都还涌现出卡诺普机器人控制器、博恩思手术系统等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成果。
今年成都两会期间,参会代表委员纷纷热议人工智能这一新质生产力重要“引擎”的未来创新升级之路。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府河电力自动化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小凤提交的提案中,就主要聚焦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向大会提交建议。
经过多年的产业布局和努力追赶,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产业生态吸引力。与此同时,在这场拥抱AI的“抢滩登陆战”中,对标国内一线城市和国际先进水平,成都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挑战。
赵小凤在建议中提到,目前,成都尚存在核心技术自主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应用场景拓展不够广泛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虽然成都的部分企业在控制器等领域实现了突破,但高端芯片、大模型框架、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产品上仍依赖进口或外部技术,缺乏国家级重大技术攻关的协同机制。”另外,针对应用场景的现状,赵小凤认为,尽管成都市在部分领域开展了AI应用示范,但整体而言,AI技术在生产、生活、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拓展仍不够广泛。
围绕补短板、助发展的问题,赵小凤在提案中从政策助力、招引人才、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等多维度给出了建议。她建议,政府应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力度,一方面,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AI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底层算法、芯片设计等领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AI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针对进一步拓展AI应用场景的问题,赵小凤建议,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开展AI应用示范项目,推动AI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打造标杆应用场景,给予示范项目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AI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普及。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AI学习的基石,可以说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赵小凤建议,成都应深化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加强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打破数据孤岛现象。
如果说数据是AI学习的基石,那么高端人才就是人工智能的“顶梁柱”。针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引进,赵小凤建议通过设立人才引进计划、建设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吸引AI领域的高端人才来蓉落地生根。同时也要加强本土AI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举措,使人才得以源源不断。此外,她还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伦理规范与风险防控的必要性提出建议。
据了解,成都市两会期间,赵小凤还向大会提交了“进一步完善成都市志愿者体系建设的建议”等提案。
文字:郑其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