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生命线” 把好“安全关”
——采油十厂构建“三道防线”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侧记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
“通过构建‘三道防线’,采油十厂岗位员工自我安全意识、基层单位自主管理意识、直线部门服务指导意识得到全面提升,‘三违’数量比上一年降低27.6%,安全重复问题发生率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2023年12月20日,在冬季安全生产督查现场,采油十厂质量安全环保部主任罗乃波告诉记者。
2023年,采油十厂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目标,构建划风险、治隐患、重分享“三道防线”,着力解决“想不到”和“管不住”的问题,避免出现隐患、发生事故;着力解决“不到位”的问题,全面提升安全防控能力。
重划风险 守住第一道防线
采油十厂从方案设计、现场工艺和设备设施等重点环节入手,重新划分风险单元和风险点。
罗乃波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第四作业区朝六联合站原来划分的三级风险单元有16个,而现在划分出25个,新增输油泵房、消防泵房、阀组间等9个区域。在设备设施方面,原来划分39类设备设施,现在新增了掺水来液汇管、温变、压变、监控装置等42类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在生产操作方面,新增清洗过滤器滤芯、隔膜泵启停等29项安全生产操作。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采油十厂质量安全环保部要求各基层单位,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单元和风险点,围绕工程技术、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个体防护和应急处置“五大要素”,落实四级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根治隐患 守牢第二道防线
采油十厂把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下好隐患排查治理“先手棋”,打好安全管理“主动仗”。他们注重从基层现场基础工作入手,客观审视各项工作细节,把隐患当事故来处理,推行“发现问题就是成绩”和“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安全管理理念,对人、机、环境等因素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全方位、多层次削减隐患,从事故后责任追究转变为隐患治理责任追究,实现了由“管结果”向“管过程”的转变。
此外,采油十厂在分季节、分阶段、分专业、分层级开展专项隐患排查的同时,创新开展拉网式、评价式、解剖式、追踪式检查,抓住正反两方面典型召开现场会,做到举一反三,逐步形成了“检查+落实、整改+落实、再检查+再落实”的“落实回头看”工作制度。2023年,全厂共排查隐患8420项,整改8158项,整改率达96.9%,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20项典型问题由每个现场平均0.4个降到0.1个。
注重分享 守好第三道防线
采油十厂不断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罗乃波表示,采油十厂开展的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并不拘泥于会议场合和人数要求,既能在厂行政例会、班组班前讲话、入厂教育等集体活动中进行,又能在各类技能培训班等活动开始之前进行,还可以在饭桌上、抽油机旁随机进行。他们借鉴相关事故案例,让干部员工讲述亲身经历或安全环保方面的典型经验、实用常识以及不安全行为等,深入剖析事故原因,谈体会、谈认识,进一步固化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为推动活动有效落地,这个厂对各生产单位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的周期等进行了规定。“定期”,即采油作业区、要害单位每两周一次,各一线班组每周一次;“定时”,即安全经验分享不超过10分钟;“定人”,即提前确定开展安全经验分享的人员;“分类”,即安全经验分享的类型分为事故教训和安全做法两类。
他们还把安全应急事故处置卡作为安全经验分享的内容,班组员工随时可将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保隐患以及防治建议等内容形成安全隐患台账,通过统计、分析,达到规范安全行为的目的。
编辑点评: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只有把事故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紧盯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才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采油十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构建的“三道防线”有效降低了“三违”数量和安全重复问题发生率,切实将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牢抓好。
狠抓隐患全面治理。他们立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风险意识,从重点部位、关键装置、重大危险源入手,重新细划风险单元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落实管控措施,分层次开展专项隐患排查,落实整改回头看,全面提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狠抓员工能力提升。他们从基层抓起,把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制度化,不仅强调干部员工要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亲身经历,总结推广安全管理经验,对事故教训引以为戒,还要定期、定时、定人、分类开展分享活动,大大提升了基层员工的安全生产自主意识和素质能力,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最终将“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安全管理目标变为现实。 (执笔 于佳)
为有效应对冬季严寒天气对电网设备造成的影响,电力运维分公司电力运维十部结合无人值守模式,合理安排巡检方式及频次,组织操作专班人员对所辖变电站、线路及设备开展全方位特巡特护,确保设备冬季运行安全平稳。图为变电站值班员在对35千伏户外开关厂进行巡检。
本报通讯员 邓鑫 摄
葡萄花油田稠油储量
实现自主开发动用
本报讯(特约记者 徐立志 通讯员 李雪梅)2023年12月18日,由采油七厂技术人员独立设计建设的首个稠油开发项目——敖266-斜70稠油热采区块第一批生产井顺利投产,标志葡萄花油田稠油储量动用步入自主开发新阶段。
葡萄花油田的稠油油藏储层面积小、分布零散、油层薄而单一,如何实现效益开发一直是困扰油田的开发难题。自2019年以来,他们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开发了葡192-60和葡浅6-H1两个稠油区块,逐步掌握了稠油油藏的开发方式、建设模式和开采工艺。此次投产的敖266-斜70区块,是他们自主开发的第一个稠油区块。
据了解,敖266-斜70稠油热采区块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模式,利用水平井控制储量大、井筒泄油面积大、单井产油量高的优势,提高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采用撬装式蒸汽吞吐采油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了地面建设成本。由于蒸汽吞吐采油工艺以天然气为燃料,为解决入冬后区块投产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他们一方面通过开展天然气气源井治理、加快新气源井投产速度等措施,增加天然气供给;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蒸汽锅炉运行参数、提高工艺管线、井口设备的保温等级等方式,提高系统燃烧效率,确保区块注入的温度稳定、压力达标。
截至目前,敖266-斜70区块累计完成蒸汽注入2700立方米,已有3口油井完成投产注入工作。
精耕深治为驱油效果保驾护航
——采油六厂第七作业区强化管理提升三采开发质效侧记
○本报记者 王蓓萨 通讯员 国琳
随着三次采油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采油六厂第七作业区充分发挥全厂三次采油“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系统治理、节点控制、优化模式”等关键因素,持续推进三次采油精准提效。
“注聚母液干线发生穿孔,需要立即安排抢修。”2023年11月28日夜,第七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值班人员余晟途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并用最快的速度带领维修人员处理穿孔,将产量影响降到最低。
“做好穿孔井治理工作,就要确保能够迅速发现漏点。”第七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青工王曲胜说。监控中心筛选出压力下降井后,员工巡线确定穿孔位置,结合现场不同情况通过示踪剂注入、压风机吹扫、无人机巡线等方式找到穿孔点,及时进行治理。2023年,这个作业区累计治理穿孔井2865井(次),注入时率达98.1%。
“我们坚持以精细管理力促三采上产,盯紧单井措施管理,科学配制‘营养套餐’。”第七作业区配注703班班长张诚说,员工每日要完成“三调、三控、三汇”工作,合理利用信息沟通流程、注聚岗工作流程、组长工作流程、工作交接流程和故障处理流程,确保指挥流程最短、反应时间最快、设备运行状态最佳。
为进一步提升配注质量,他们加密抽检聚合物干粉,强化从配制到注入的全过程管控,配制端建立分散干粉下料量与运行频率关系曲线,保证聚合物干粉瞬时下料精准。针对总配注量小、母液瞬时小、调控难度大等问题,技术人员通过控制系统参数,优化来水压力监测实时报警和注聚泵泵效低于85%报警两项功能,实现瞬时精准调控,注入井浓度合格率和粘度合格率均达95%以上。
“我们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实时为三采区块‘把脉’。当日常跟踪的主要指标超出波动范围时,及时进行分析核实,不让开发‘小问题’影响油田‘大效益’。”采油六厂青年技术带头人、第七作业区技术管理室主任卢亚涛说。他们以“一体化管理、数字化配注”为目标,投用了6座集中监控中心,实现配注全过程自动调控、站场全天候实时监控、对瞬时配比误差进行监测、人工及时校准,进一步提高了注入精度。
“三采区块的见效周期一般为5至6年,如果过了见效周期,开发难度将大大增加。”第七作业区副经理吴赞校表示。近年来,他们狠抓管理模式提效,紧密围绕“量、浓、粘”方面细化部署、强力推进,开展注聚质量提升“8个动态清零”措施,对现场1525口井资料管理实施联合检查机制,落实“一井一策”靶向治理,保证注得进、注得够、注得好。
古龙西夹层型致密油先导试验区
产能建设有序推进
本报讯(通讯员 王安琪)2023年,采油九厂为完善古龙西夹层型致密油有效动用技术,探索后续接替力量,在古龙西有利区开辟了英页1H青一段夹层型致密油水平井组先导试验区,高效推进,实现了试验区快速建产。
统筹考虑钻井运行。采油九厂合理制定钻井运行顺序,提前进行钻井保通工作,同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水平井地质导向小组,24小时驻井跟踪导向,大大提高了导向决策效率。累计完钻11口井,含油砂岩钻遇率94.1%。
精细优化方案参数。技术人员结合该区块发育存在较强非均质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压裂簇间距和压裂规模,最终形成了“大排量+高粘液+多段少簇”压裂改造思路。
紧密跟踪试验效果。这个厂依托项目部驻扎现场的优势,采取“日跟踪、周分析、月落实”模式,前后线紧密结合,专人专岗,时刻跟踪投产效果。目前,已投产1口水平井,自喷生产近3个月,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油田设计院第三次成功延续
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
本报讯(记者 林立叶 通讯员 孙郢笛)2023年12月26日,从大庆油田设计院传来喜讯,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该院第三次成功延续“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为进一步拓展勘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增添实力砝码。
据介绍,“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是我国工程设计资质等级最高、涵盖业务领域最广、条件要求最严的资质。获得该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担电力、化工石化医药、核工业等全部21个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业务,以及工程总承包业务、项目管理业务,其规模不受限制,可承揽其取得的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证书(施工专业承包)许可范围内的工程总承包业务。目前,全国仅有91家企业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大庆油田设计院是其中65家同时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之一。
为确保资质延续工作顺利进行,大庆油田设计院提早制定了资质延续工作计划,对人员、业绩等信息进行详细梳理,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资质标准》的要求,于2023年11月27日顺利完成了资质延续上报工作,并于12月26日成功延续该资质。
此次是大庆油田设计院自2009年首获该资质以来,第三次成功延续,彰显该院在资历、信誉、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全国领先水平。该院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围绕建设“中国石油首家地面工程全链条科研院所”目标不懈努力。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应急能力
本报讯(通讯员 于庆伟)入冬以来,呼伦贝尔分公司乌东作业区深入落实分公司冬季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切实强化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事件发生。
这个作业区深刻汲取佳木斯市桦南县体育馆顶部坍塌、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办公楼火灾等事故教训,加强体育馆、公寓楼、食堂及联合站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出“全员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参与消防隐患排查”的浓厚氛围。
为强化干部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他们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及应急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消防器材的分类、用途和使用方法,定期开展公寓楼火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疏散演练。他们建立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小组,对作业区体育馆、公寓楼、食堂及联合站等重点场所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检查,并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自查整改并每周反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指定专人负责跟进整改。
落实整改责任 杜绝重复性隐患
本报讯(通讯员 于艳杰)近日,采油二厂第五作业区注水班认真落实油田公司《重复性问题隐患整改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宣贯“持续推进重复性问题隐患整治”活动,开展了重复性问题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全面根治重复性隐患。
注水班班子成员对所属共计5个生产岗位113台运行设备7000多个风险点源进行认真排查,累计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7个,已全部落实整改。
为避免重复性问题隐患出现,他们认真落实“三强化”措施,即强化规范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意识转变。在规范化督促隐患治理的基础上,注水班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方面人手,加强对员工、设备及环境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重复性问题发生。他们全面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对排查出的重复性问题隐患进行管理追溯;持续开展“我的身边无隐患”“人人当安全监督员”“事故案例大家谈”等活动,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管理向员工自主管理转变。
依托红色网格 架起干群“连心桥”
本报讯(通讯员 于丽娜)“冬季雪天路滑,为预防职工行驶在路上出现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处理,我建议开展一次冬季防御性驾驶员培训,杜绝交通事故发生。”“我已安排安全副班长明早会对大家进行防御性安全驾驶培训,以提高职工驾驶技能。”这是2023年12月19日采油三厂第四作业区测调班综合治理网格员迟畅在红色网格中上报给网格长的事件,以及事情的处理情况。
2023年,测调班党支部以红色网格为依托,党员全部担任“六大员”,实现了“日常工作在网格、问题发现在网格、责任落实在网格、任务完成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的目标,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服务保障功能,有力推动班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治安综治等方面工作稳步发展。员工表示:“红色网格真正架起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截至目前,他们通过网格累计“接单”25个,其中管理创优类占28%,安全环保类占24%,服务保障类占48%,处理情况群众满意度达100%。
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注采4区10班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加大薄弱环节的管控力度,通过自查自改的方式第一时间铲除隐患苗头。他们严把设备运行质量关,引导全员牢固树立设备管理“重在维护,干在平时”理念,结合设备检维修“三及时”工作法,逐一清除设备存在问题,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图为维修人员在调整抽油机驴头对中。 本报通讯员 文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