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七厂探路新能源运维收获“阳光效益”
2023年,光伏发电量突破460万千瓦时,超计划10.1%
本报讯(特约记者 徐立志 通讯员 黄冲)采油七厂通过研究探索新能源运维管理模式和技术,提升光伏电站管理水平,收获“阳光效益”。2023年,光伏发电量突破460万千瓦时,超计划10.1%,减少碳排放3653.78吨。
采油七厂建设管理着油田首个光伏新能源项目——葡47微光伏发电先导试验工程和中石油首个风光储一体化开发新能源项目——葡二联地区小型分布式电源集群应用示范工程,光伏总装机容量2.798兆瓦。为提升光伏新能源管理质效,这个厂在光伏电站运维上大胆创新,建立了“新能源管理专班+中油电能+属地生产单位”三方联动运维模式,由新能源管理专班负责技术管理,中油电能承担设备维护,属地生产单位抓实日常巡检和突发问题处理,三方协作联动,运维流程无缝衔接,全年高效完成维修、调试30余次,更换损坏支架12根、光伏板35块,年恢复发电2.06万千瓦时。
在光伏电站生产管理上,这个厂开展了《葡萄花油田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分析与评价》工作,深入研究不同季节、天气条件下,光照、温度、周边环境等因素对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为光伏日常生产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去年,通过修剪树木、拆除围墙等,消除阴影遮挡350平方米,少影响发电0.71万千瓦时。他们还通过对光伏电站日常运行数据的分析,摸索出装机功率、逆变器功率、变压器容量之间的最优匹配关系,对23座光伏电站的容配比进行优化,不仅延长了光伏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发电效率,还为油田未来设计建设光伏电站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采油八厂探索窄薄砂体开发实现“靶向调整”
单砂体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本报讯(记者 伊丽娜 通讯员 尤红艳 潘雪)采油八厂以推进外围油田精准开发为切入点,探索窄薄砂体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新路子”,形成了单砂体描述、剩余油表征、配套组合工艺和开发调整4项关键技术,构建起全新调整模式,实现了砂体注水“靶向调整”。
目前,外围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受砂体窄薄影响,依靠现有技术手段进一步控递减稳产难度较大。为此,采油八厂针对单砂体认识不清、储层动用状况不清、注水工艺技术不配套、注水调整界限不清晰等问题开展攻关。
这个厂创建了“1432”单砂体描述模式,明确了单个含油砂体的内部结构,实现了“垂向到界、平面到边”的精准刻画解剖。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昼夜攻关、反复论证,通过发展“四个融合”技术,使垂向界限划分更合理;通过创新“三步刻画”方法,使平面边界识别更精准;通过研究“两级嵌入”表征方法,揭示还原了复杂的砂体内部结构,使砂体展布形态更清晰。与此同时,他们打破认识盲区和思维局限,首创“黑油+流线+势能”一体化模拟表征方法,提高了剩余油模拟精度,为后续开发调整提供了切实指导;完善了单砂体高精度建模数模技术,通过精准识别隔夹层、垂向细分单砂层,重现被主力砂体掩盖的薄层砂剩余油,总结了6类剩余油类型、两类动用模式,数值模拟精度提高两个百分点,实现了剩余油的精准定位。
科研人员瞄准技术难点,创新改进了小隔层细分、正反导向分级投捞、低负荷逐级解封、小流量测试4项工艺组合序列,发展了非集流流量测试工艺技术,突破了传统工艺界限对开发的制约,实现了0.4米隔层、两米卡距精准卡分及3立方米流量精准调试,确保单砂体分得开、卡得严、注得准。他们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构建“322”单砂体精准注水开发体系,调整方式由“精细”转向“精准”,由“定性”转向“定量”,实现了储量均衡动用。形成“三参数”注水井分层原则,实现了能分尽分;创建“两个界限”量化图版,实现了单砂体精准配水;建立“两个均衡”注水调整方法,确保平面纵向均衡开发,单砂体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采油十厂加强异常井看护确保“颗粒归仓”
2023年,异常井影响产油率下降至1.59%以内,比2022年同期降低1.6%
本报讯(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2023年,采油十厂在新井建产和措施工作量大、小修作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生产组织和作业保障,将工况异常井控制在较低水平。截至2023年年末,这个厂的异常井影响产油率下降至1.59%以内,比2022年同期降低1.6%。
采油十厂平均每天有50余口油井由于异常原因影响产量,如果跟踪不及时,处理不得当,每天将少产原油100吨左右。为此,这个厂高度关注产量变化情况,要求各作业区将功图月度测试改为旬度测试,建立单井功图档案和载荷、产液、含水变化曲线,及时发现泵况井,分析潜在泵况井,并为处于低洼地带的100口油井安装油井功图远传监控,时刻掌握功图变化,确保异常生产油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针对异常情况处置涉及部门广、环节多的情况,采油十厂认真梳理各部门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制定详细的业务指导书,先后编制了《异常井实效管理方案》《作业区异常井生产管理办法及细则》《采油十厂异常井处理手册》,大大缩短了异常井处置时间。
油井作业是异常井治理的重要手段。采油十厂高度重视作业质量管理,采取厂、作业区双重开工验收模式,避免不合格杆管泵下井,确保施工质量。针对作业工作量大、作业力量不足的问题,他们根据作业区的油井免修期和平均占井周期,每月下发工况异常井影响产油量指标,节奖超罚,通过开展憋压、碰泵、洗井等修前处理工作,保证油井有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