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立叶 实习记者 杜婧雯
人员转岗,如何能够快速上手、适应新的岗位变化?面对这样一道管理上的难题,工程建设公司路桥公司历经近一年的探索,以“党群辅导员制度”给出了最佳答案。
1月17日,记者走进工程建设公司路桥公司会议室,一堂形式新颖的开放式教学正在进行。老师、学生“互抛”问题,气氛热烈活跃,人人踊跃发言。讲台下的学生,是路桥公司新转岗的28名党群干事;讲台上的老师,是为他们专门配备的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6名党群辅导员。
“面对复杂工作,如何快速找准切入点?”“怎么正确处理员工的思想波动问题?”自2023年4月工程建设公司实施“项目制”管理以来,路桥公司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相应调整,由原有的11个工程部变为19个专业化施工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新增了6个管理区。随着人员岗位的频繁流动、党组织数量的增加,思想政治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群队伍亟需新的人才力量支撑,就这样,28名“党群新人”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经过选拔产生。
“为了能够让新转岗的干事快速适应工作,我们开始推行‘党群辅导员制度’。一方面,希望帮助员工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找准新的工作定位,在‘新老互促’中明确岗位责任、坚定发展信心;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些员工的转变去带动更多员工进步,用他们学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凝聚磅礴的路桥力量。”路桥公司党委书记牛育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6名辅导员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后与28名学员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原岗位和党群工作基础,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这次辅导工作和以往的党群教学有很大不同,大多数学员都是‘零基础’,是改革后通过这次选聘从原有的技术、生产、财务等岗位调整过来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更偏重于实用。”为此,路桥公司党委在课程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他们为学员量身定制“1+3”教学模式,即每个月1周学习理论、3周在岗位实战演练,让学员们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同时,设置了基础知识教学、实务案例分析、实战问题交流等分阶段学习内容,让每位学员不仅知道“要怎么干”,还了解“为什么这么干”,更能实时交流“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真正在学用结合中快速提升能力。
第三项目部学员郭岩跟随辅导员们到铁人一口井和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室参观学习后,深受启发。回来后,他结合原有经营岗位,用所学党群知识,牵头组织策划了“改革攻坚正当时,怎样把‘日子’过好?发扬‘六个传家宝’精神,路桥员工这样做……”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降本增效破解改革难题。郭岩说:“辅导员们用‘过来人’的智慧经验解答了我们的所思所惑,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感觉特别解渴。”
自“党群辅导员制度”实行以来,路桥公司如激活“一池春水”般为党群系统注入了新的动力,新干事铆足干劲儿,渴望学有所用;老干事更是精益求精,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互促氛围。短短4个月,28名学员均已达到独立顶岗水平,在工程建设公司2023年11月末推行的“党建千分制”考核中,路桥公司综合成绩排名第一。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党群辅导员制度’的带动下,其他部门的辅导教学也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牛育欣喜地说,如今,针对路桥公司实施“项目制”管理后各岗位人员调整较大的实际,他们将全面统计新调岗人员,从各部门“点派”业务指导员,通过现场点评、传授经验等方式,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帮助新转岗员工增添工作动力,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出更多“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