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春节,记忆中的味道……

2024-02-09 08:16:57 

写在前面

盼望着,盼望着,新春佳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今日除夕,大街小巷,熙熙攘攘,锣鼓欢快,烟花腾空;家家户户,笑声爽朗,幸福四溢……人们身着盛装,互送祝福,唠唠家常,回忆过往,一起迎接崭新的日子!

细数曾经走过的岁岁年年,总有那么一个春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执着坚守的平安年,回味无穷的美食年,母女平安的幸福年,阖家欢乐的团圆年,创意满满的欢乐年,红红火火的中国年……石油人的生活多姿多彩,石油人的讲述激情满怀。今天,让我们走进一线,聆听石油人讲述难忘的春节,品咂记忆中的味道。

(执笔 张莉)


执着坚守平安年

春节,人人企盼与家人团聚。然而,对走上消防员岗位的我们来说,春节被赋予了别样的味道。

这味道,是坚守,是拼搏,是奉献!

我是油田消防支队朝阳沟消防大队朝阳沟消防站的一员,驻守在外围油田。无论年节,我和我的战友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枕戈待旦。我们满腔热忱,舍小家,为大家,用扎实行动践行“做油田卫士,保一方平安”的铮铮誓言。

在岗位上度过的春节数不过来,满是回忆,难以忘怀。清晰记得,有一年春节,这边饺子刚下锅,那边警铃就响起。那一夜,为了扑救因燃放烟花导致的火灾,我们奔忙于辖区内的各个角落。寒冷的夜,我们满身汗水,战斗服犹如“冰铠甲”般护卫着我们的身躯,年轻的战友们原本清秀的面庞,也被浓烟熏得污黑。大家齐心协力消灭了火情,拖着疲惫的身体归队,先前煮好的饺子也“调皮”地“抱”成一团,好似奔赴火场的“兄弟”一般。

春节期间,事故多发。每年春节前夕,我们都会早早进入特殊战备状态,体能训练、技能练习、车辆维护保养……细致严谨,只为有备无患。

我们被大家尊称为“消防战士”,时刻将油田生产安全和员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一旦接到“指令”,立即奔赴救援一线。

还记得,2019年大年初一早上,警铃突然响起,肇州县朝阳沟镇一民房发生火灾,我带领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当时,一间民房燃起大火,火借风势,使旁边多间民房、猪舍以及猪舍内的30余头活猪面临危险。凛冽寒风中,我和队友们兵分三路展开灭火救援。大家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将大火扑灭,避免了“火烧连营”,尽最大努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新春佳节,虽然不能陪伴在亲人身旁,但我们用执着坚守赢得了更多的幸福和笑脸。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们祈盼油田生产安全、人民幸福安康!讲述人:赵腾飞 整理:本报通讯员 马琳 任志东


回味无穷美食年

下班回来,推开家门,久违的甜香气味儿扑鼻而来。见我寻着香味儿跑去,母亲从锅里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粘豆包对我说:“快来尝尝,你四姨就知道你惦记这一口,专门从老家给你快递来的!”

我夹起一个粘豆包,在装满白砂糖的碟子里蘸了一下便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黄米软糯,红豆醇香,我细细咀嚼,不禁眯起眼睛,享受着这口香甜……脑海中瞬时浮现出小时候在吉林农村过年时的情景。

粘豆包是东北的特色美食。年幼时,每到春节临近,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包很多很多的粘豆包。同村的主家婶婶们只要听闻谁家要包粘豆包,一准儿如约而至。婶婶们也是借机聚在一起,边帮着忙活儿边唠家常,团豆馅儿,包豆皮儿,码豆包儿,小豆包圆圆乎乎,可爱至极。人多好干活儿。用不了多一会儿,胖乎乎的豆包仔仔们就在干净的玉米叶上整整齐齐地站好,排着长队钻进雾气腾腾的大铁锅。农村灶上用的锅很大,一次能蒸很多,那柴火味儿更是讨喜,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四姨总是把包好的粘豆包放在院子里自然冷冻后再装袋,冻好了就放到园子里的大缸中——那可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粘豆包在里面放一冬天都不会坏。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些,重新上屉蒸一下,或者贴在锅边热一热,和新蒸的口感无异。小时候,在老家过春节,黏黏糯糯的豆包再配上杀猪菜,那味道是绝美的。

东北的美食有特色,家家户户忙年热热闹闹——红枣馒头寓意蒸蒸日上,冰糖葫芦寓意红红火火,不管是粘豆包还是年糕,都有步步高、年年高的吉祥寓意。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7年前,我离开家乡吉林,成为采油四厂第四作业区的一员。虽然离家许久,可家乡的味道最是难忘,每年冬天若是吃不上家乡的粘豆包总觉得缺点儿啥,它不仅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对儿时的回忆,更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家乡的温暖!

讲述人:回广文 整理:本报特约记者 李晓艳


阖家欢乐团圆年

“您老两口儿可真有福气,儿孙满堂,孩子们还陪着您二老来拍全家福,一家人和和美美,可真是令人羡慕……”在摄影棚里,摄影师向老爸老妈投来羡慕的目光。

拍全家福还是2022年的春节,老爸老妈的本命年,也正赶上两位老人金婚纪念,哥嫂、妹妹和我张罗着带老爸老妈去影楼拍摄全家福,记录一家人的幸福美好。

岁月带来了皱纹和白发,却带不走老妈阳光灿烂的笑容。她的笑容,永远是我们心中那道最美的风景。

前几日,我们去爸妈家大扫除,我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看着张张笑脸和红彤彤的衣裳,思绪回到了30年前的那个春节。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尘土;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切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每逢春节,老妈总是这样按部就班、事无巨细地筹备着,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

“过年了,你们都要乖乖听话。今天过得开开心心,一年都会顺顺利利……”这是每年除夕早上起床时,老妈在我们三兄妹耳边的亲切叮咛。

儿时的春节,除了这句叮咛,还有平日里吃不到的冻梨和糖果、老妈为我们量身缝制的新衣、三五成群提着花灯的小伙伴……

儿时的年夜饭,老妈端上餐桌的必是一整只鸡,寓意财富有积蓄;一整条鱼,寓意年年有节余;芹菜炒粉,寓意勤劳健康、长命百岁;炸丸子,寓意团圆美满。我们五口之家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我的中国心》《冬天里的一把火》《鲁冰花》占领了我们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时光流转,岁月留痕。二老银发尽染,我们三兄妹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儿女。物质生活丰盈充沛,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大年夜,我们依然锁定春节联欢晚会,餐桌上摆放的依然有鸡、鱼、芹菜炒粉和炸丸子。

2021年4月份,因岗位调整,我来到采油三厂监督管理中心综合管理室,工作更忙了。近几年的春节,家人也总难聚齐,或是哥哥值班值守,或是妹夫手术在台,或是爱人忙于抢产……为了心中的那份责任,我们都执着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无论谁缺席,老爸老妈都会在餐桌上为缺席的成员摆放一套专属碗筷,老妈也总是笑着说:“家人聚不全不打紧,为油拼搏,为企奉献,最为重要!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岗,有爱就是团圆。”

我们知道,爸妈心中的团圆已经超越小家情怀。老爸的胸怀是那样宽广,老妈的笑容是那样充满感染力,让我们这些儿女不再为无法团圆而感到遗憾。新春将至,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被温暖和关爱紧紧包围!

文/本报通讯员 卢红梅


创意满满欢乐年

我,1999年出生,2021年参加工作,次年8月来到采油三厂第六作业区数字化监控中心监控巡检岗位。能参与油田数字化建设,我很是兴奋。在此,我也结识了一群“好闺蜜”。

平日里,我主要负责利用雷达、鹰眼在整个作业区生产区域巡检;李可心和我同年入职,都是初入油田的“职场小白”,她负责数字化设备的运维整改。下面这位,我要隆重介绍一下——陈琳,虽是位“90后”,别人眼中的“小朋友”,却是我们3个人中年龄最长的“小姐姐”。她工作起来的样子,就用一个字来形容——“飒”,她可是操控无人机的“飞手”,每天操控她的搭档“腾云驾雾”,专门针对安全环保问题在全作业区范围内“找茬”。

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我们携手共进、相互打气。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春节期间,我们姐仨儿谁都不能与家人团聚。陈琳姐知道我和可心家都在外地,去年春节,她便贴心地提议——好好布置一下,在岗位上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她说:“咱们是一家人,岗位就是咱温馨的家。”

陈琳姐的一番话,让远离家乡的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陈琳姐爱好书法,她写了一副春联——事业辉煌年年在,锦绣前程步步高;可心是个文艺青年,她用画笔再现了梦境中的美丽大海;我用黏土捏出了石油青年和抽油机,讲述我们风雨无阻上井巡检的故事……

一起奋斗的日子是难忘的,一起生活的时光是幸福的。前方的路还很长,希望我们能够相亲相爱,携手同行,一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讲述人:穆宇彤 整理:本报通讯员 李思璐


母女平安幸福年

“来……看镜头……笑一个……”辞旧岁,迎新春,伴随着快门的“咔嚓”声,一张全家福新鲜出炉。

我叫王彩红,全家福中的漂亮妈妈,采油七厂第四作业区注采725班采油女工,人如其名,我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还有两件贴心的“小棉袄”。一家人温馨的小日子,让人心生羡慕。热爱生活的我,追求仪式感。几乎每年春节前后,我都会领着爱人和孩子去拍全家福,记录我们的幸福生活。

记忆中,最为难忘的就是2017年的那个春节——我和家人共同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伴随着一阵喜庆的爆竹声,“二宝”向我发出了信号,腹部阵痛越来越强烈,我便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待产。8岁的女儿笑笑害怕又期待地依偎在我的怀里,轻抚我高高凸起的肚子说:“妈妈,你别怕,小妹妹只是着急出来和我们一起过个团圆年。”

笑笑温暖的话语和天真的笑脸,是这世间最美好的慰藉,也给了我迎接小生命的勇气和力量。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说:“妈妈不怕,我的笑笑就要当姐姐啦!”

许久等待后,一声清脆又嘹亮的啼哭将我包围。看到那个小小的人儿蜷缩在护士的怀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为人母的幸福,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得知我们母女平安,全家人都特别激动,簇拥着我回到病房,给二宝起名“福宝”,愿她日后“福禄得安康,荣华保吉昌”。明日又是春节,我悄悄许下愿望——愿我的笑笑和福宝,笑口常开,幸福安康!

讲述人:王彩红 整理:本报通讯员 付慧


红红火火中国年

今年59岁的我,参加工作 43年,是采油九厂泰来采油作业区注采2班的一名采油工。采油工作特殊,在岗位上过春节是常有的,我当然也不例外。

细细想来,2023年的春节最是难忘——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我在岗位上过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

别看我年近60岁,一到过大年就兴奋得像个孩子。2023年除夕,我和同在岗位坚守的兄弟姐妹们早早就出发,细致巡检,认真取样,全面排查设备设施的问题隐患。忙完手头的工作,大伙儿便回“家”准备过年。

虽然与家人相隔百里不能团聚,但前线岗位上的除夕也别有一番滋味儿。搬梯子,挂灯笼,写春联,贴福字……红红的窗花,浓浓的年味,看着就欢喜。心灵手巧的员工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工作,唠家常。厂里和作业区工会组织给大伙儿送来了水果、牛奶、糖果等慰问品,大家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糖果,剥开糖纸塞进嘴里,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板房小院,挤满了幸福。

前线的年夜饭一点儿也不含糊,食堂用茶叶熏制的烧鸡,员工们垂涎欲滴;大家自己动手烤制香味四溢的鸭子,咬上一口,终生难忘;酸甜可口的糖醋鲤鱼,更是色香味俱全;年夜饭的“主角”谁也“抢”不过饺子,百吃不厌的猪肉酸菜馅,蘸满红彤彤的辣椒油,酸爽香辣。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耳欲聋。彼时,我们是最快乐的“显眼包”,好似要把红红火火的日子昭告天下。就连我这快要退休离岗的“小老头”,也被这浓浓的年味所感染。

2023年的春节格外不同——我们迎着稠油大规模上产的大好机遇阔步前行,产量从原来的每天几吨到几百吨。辛苦付出,换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心里咋能不高兴?干劲儿咋能不足?

讲述人:王德权 整理:本报通讯员 王鑫宇 裴莹莹

热门推荐
春节消防安全提示 2024-02-09 08:08:26
管理者说 2024-02-09 08:06:32
写在前面 2024-02-09 0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