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向史而新——嘉峪关酒泉机场发展之历史篇

来源:甘肃民航 2024-11-25 18:44:17 浏览量:

嘉峪关酒泉机场坐落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美誉的嘉峪关市旁,紧邻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闻名的酒泉市。这两座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这一商贸与文化交流要道上的璀璨明珠。作为西北民航史上历史悠久的机场之一,嘉峪关酒泉机场在中国民航的辉煌篇章中,凭借其独特的地位与卓越贡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嘉峪关酒泉机场位于嘉峪关市东北方向,距嘉峪关市区13公里,距酒泉市区22公里,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兼顾E类备降),是甘肃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也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航路上国内、国际航班唯一的E类飞机紧急迫降机场。机场服务区广泛覆盖嘉峪关、酒泉两市,以及酒钢集团、中核四〇四、玉门油田等大型企业,同时服务于鼎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基地以及多支驻地部队,展现出极为明显的区位优势。

嘉峪关酒泉机场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建立的欧亚航空酒泉站,其后为当时的国民政府第14航空总站。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中苏战机从这里腾空而起,振翅向东,翱翔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毅然投身于抗日空战。从那时起,嘉峪关酒泉机场作为欧亚航路的重要通信导航枢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军事与民航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机场迁至现址,更名为“中苏民航酒泉站”,后改为“酒泉航空站”,于1953年7月1日正式通航。中苏民航人的携手合作,再次在嘉峪关书写了国际友谊的新篇章。

1984年1月,机场迎来新的命名——中国民用航空嘉峪关站。

时光如梭,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嘉峪关酒泉机场在现址几经扩建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持续增强。1994年机场航站区整体搬迁,告别了中苏民航时期的老航站区。2006年,嘉峪关机场跑道完成改造,飞行区等级由3C提升为4D(兼顾E类)。2010年10月,完成嘉峪关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建成8300平方米的新航站楼。

2013年11月,嘉峪关酒泉机场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被列为国际紧急迫降场。自2022年起,根据甘肃省打造“一带一路”空中开放枢纽的工作部署,嘉峪关酒泉机场积极响应并投身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致力于共同高标准打造甘肃省“一带一路”空中枢纽。机场以更优质的服务助力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及“四强”行动战略,深度融入并积极推进“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进程,为甘肃省乃至国家的对外开放与合作贡献力量。

2023年2月,嘉峪关机场迎来重要变革——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更名为“嘉峪关酒泉机场”,并步入停航改扩建的关键阶段。同年9月7日,经过163天的精心施工与改造升级,嘉峪关酒泉机场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启航,踏上助力嘉峪关与酒泉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

随着机场新址的启用,嘉峪关老航站并未被遗忘。它被悉心地保留下来,成为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宝贵遗产。这里保存着大量始建于20世纪30至50年代的航空建筑遗迹与独具苏联风格的屋舍。这些建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风格独特,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对于研究中国航空史及中苏文化交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嘉峪关老航站区已被列入“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名录,进一步凸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与保护价值。目前,针对老航站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如今的嘉峪关酒泉机场,历史的脉络在此交织,发展的浪潮在此汇聚。近百年的民航深厚底蕴与传承使命激励着新一代的民航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他们积极投身于甘肃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之中,续写着民航事业的辉煌篇章。


 通讯员:秦彤瑶

  初审:王生朝

  复审:刘孟宇

  终审:徐延海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