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记》第四篇
《爱上绿色赤水河》
央广记者 李腾飞
点音频,听日记
7月23日 星期一 贵州遵义赤水河 晴
夕阳下的赤水河
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一渡渡口河水缓缓流动,两个小孩儿扛着游泳圈,在妈妈的带领下正去河边戏水。赤水河是长江支流,这一流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被人们誉为生态河、美酒河。历史上,两岸的居民有下河捕捞的习惯,这也形成了对赤水河环境的冲击。
红军四渡赤水的一渡渡口
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从2016年开始,贵州赤水河段实行了“退渔上岸”转产转业。仁怀市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37岁的巡防员刘顺利,曾经打鱼30多年,“退渔上岸”后自觉成了一名环保志愿者,每天都和他的伙伴们巡河护河。
刘顺利:“徐学娟,徐学娟,你在哪点,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我们今天晚上巡防的地点,重点就是这个清汤包的禁钓区和这2号禁钓鱼区。”
徐学娟:“我在龙行坝,龙行坝。收到,收到。”
刘顺利对我们说,从6岁开始,他每到暑假就在河里捕鱼。去年10月,因为下河电鱼被派出所抓了个正着。
刘顺利:“被派出所抓了,通过教育过后我回来加入协会。我买了20公斤鱼放在河里面作为补偿。大大小小的鱼儿都打死了,对生态破坏太严重了。”
现在,刘顺利和300人的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巡防队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视赤水河,严防非法捕捞,为河流筑起了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渡口边土城古镇里的黔北花灯
从靠水吃水到退捕上岸,收起了鱼网的渔民在政策补贴和政府引导下,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做法对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稽查处副处长孙中发:“在赤水河流域,省里共出台了12个方案,其中涉及环保的就有6个。给了多少资金,多少项目,要加强考评。现任的河长,在任期间所管理的辖区内的赤水河流域的水质,下降到30%之后,就要启动问责了。”
持续的环保推动,让赤水河逐渐回到她美景河的状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这里。
夕阳下的赤水河
刚从广州回来的王梦雅是从赤水河边走出去的女儿。这个暑假,和她回来的还有9岁的闺女杨冬霖。
王梦雅:“我小时候就在这里出生,(赤水河)很美很大,一到夏天就是成群结队的鱼很多,还有很多的植物。我刚才跟她讲,很细的沙子,下面有很多鹅卵石,还有贝壳,到夏天的时候蝌蚪和鱼也非常多。”
记者:“你还能在这条河里找到小时候的记忆吗?”
王梦雅:“有,她还是这条河,河的味道是一样的,酒香的味道,就是你一来到这儿,这个空气中弥漫的东西,就是家乡的味道。”
9岁的杨冬霖
杨冬霖跟在妈妈的身后,似乎还有些害羞。看着夕阳下的河水,她说:
杨冬霖:“我希望就是不要把那些建筑的石头放在这里,以后没有那么多垃圾,然后可以多种一点点植物吧。”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巨大而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是全国最重大的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动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
7月20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多位记者,从云南出发沿江而下,历时近一个月,全媒体、多角度呈现变化中的新长江,大型主题采访《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同步推出。我们的记者将动态记录采访过程中亲历的人和事,以《长江日记》的形式记录长江沿岸的新变化。
系列回顾:
他一个人种了7万棵树,就因为“人与大自然本来就是同父异母的两兄弟” | 长江日记
婆婆走了媳妇来,滇池巾帼打捞队:无怨无悔|长江日记
“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否则乡村是死的,没有灵魂” | 长江日记
编辑:周文超、柴婧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