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信息中心系统运维工程师于清洋:做一颗拧紧自己的螺丝钉

来源:中国民航网 2024-02-23 17:00:54 浏览量:

“昨天我刚刚编写了一个新的脚本,今早做了执行测试,人工需要5分钟完成的跨系统数据同步,它6秒就可以完成。”

见面不久,于清洋分享了她的最新工作成果,眼中满是喜悦。作为民航局信息中心运行保障和网络安全处的一名系统运维员工,她的日常工作是为民航局及民航局信息中心接受托管的相关民航单位信息化平台提供系统运行维护,包括主机巡检、故障排除、项目版本发布、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等。“如果说程序员的工作是创造系统的骨干和血肉,那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这具‘躯体’能够强健奔跑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持续维护。”

从2012年参加工作至今,于清洋已经在系统运维的岗位上工作了10余年。若是将时间范围压缩至更小,就会发现于清洋的工作精细而繁杂,需要极高的耐心和责任心。从例行的主机巡检,到故障排除、安全漏洞复测,再到编写运维平台所需的自愈脚本,与其它部门沟通协调云平台的升级事宜,为政务系统上线软件进行前期准备……这些都是于清洋一天之内会涉及的工作内容。

于清洋在巡检设备

在于清洋的工位上,并排摆放着两部电脑,分别连接内网和外网。点击鼠标操作前,她总是下意识地搓一搓手,检查一遍,再检查一遍。“一次操作失误,就可能会影响成百上千人使用系统。工作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有敬畏感。”

做运维工作需要随时“在线”,加班并不罕见,有时为了处理故障,甚至需要在办公室里过夜。为了让工作更加高效,于清洋在完成基础工作之余不断探索,编写形成了一批运维脚本工具,以更好实现自动化巡检、部分故障场景的系统自愈和基础软件批量升级等工作。这些自主研发的运维工具在各个应用系统中广泛使用,成为了信息中心系统运维工作的“加速器”。

主机日常巡检工具、安全防护工具和安全加固工具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个脚本。从运行效果来看,日常巡检方面,通过运维脚本工具的推广,每名运维人员只需要关注主机上的告警信息,1个小时便可以完成百余台主机的巡检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近9倍;基础软件漏洞修复方面,运行脚本工具可使运维人员升级服务器的速度由每小时4台增至每小时40台,完成1次千台主机OpenSSH版本升级的时间则由250小时减至25小时,工作效率提升约10倍;主机拦截恶意访问方面,截至2023年11月,已通过简单的防护脚本实现594.2万次恶意访问的拦截,封堵IP地址达11.41万个,将这些“蓄意”渗透行为有效地封堵在信息收集阶段、扼杀在漏洞探测初期。不仅如此,随着一体化运维的部署实施,信息中心逐渐形成了人工巡检为辅、“机器管理机器”为主的常态化运维机制,运维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到创新方法、提高运行品质方面,运维方式更加高效、高质。

采访中,于清洋带记者来到信息中心机房,这里运行着1100余台设备、88个各类系统,紧密关系到十余家民航单位的信息化运行。伴随着嗡鸣声,于清洋穿梭在一排排机器间,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不同型号、不同代际的服务器,衣袂飘飘,像个炫耀兵器的侠客。“现在国产化服务器应用得越来越多了,而且使用效果一点儿也不比国外的设备差。”近年来,信息中心加强信创建设,对国产化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架构和路径不断开展探索尝试,验证了“鲲鹏+银河麒麟”服务器端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率先搭建使用了全面国产自研的民航国产化私有云平台。2022年,基于国产化环境建设的新版综合办公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新技术发展与自主可控的匹配平衡,以及可用与好用、实用的充分结合,截至目前,开通账号3599个、日均访问量2241人次、合计流转公文超过56万份。

“智慧民航建设是当前民航发展的主线,民航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从信息中心,到我们部门,再到我所负责的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都得不出岔子、不掉链子。”《“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多样化和复杂化新挑战,确保民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和关键数据资源安全。一直以来,信息中心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心上下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作为中心发展的生命线,牢牢贯彻宋志勇局长调研信息中心时提出的“确保民航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就是头等大事”的指示要求,将民航电子政务平台作为安全生产的主阵地,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履职尽责,筑牢安全防线,守牢安全底线,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身处其间,像是飞机上的一颗螺丝钉,于清洋想,她更得把自己“拧紧”了。

于是从完成到胜任,再到“做出个样子”,工作的时间越长,于清洋越想要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把在这个岗位上所能做的发挥到极致。“这个领域的知识更新迭代地太快了,技多不压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最新的发展趋势。”除了和不同岗位的同事沟通交流,业余时间,于清洋还主动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并获得了VCP(虚拟化专家认证)、网络工程师、RHCA(红帽认证架构师)、CISP-PTE(国家注册渗透测试工程师)等多项专业技术认证,专业底气越来越足。

2018年,于清洋查出肿瘤。“带病生存”的同时,她没有停止钻研,反而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于清洋的愿望很小——“所维护过的系统,都能建好一个、用好一个,安全、稳定、放心运行”,于清洋的愿望也很大——“在包括自己在内众多民航人的不懈努力下,民航信息化能够在国产化、自主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就像她敬佩的一位老同事在退休感言中所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一辈子,也很伟大”。

生活中的于清洋(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于清洋的设想中,如果有一天离开,自己的墓碑该是这样:背面镌刻她获得的所有专业技术证书名称,并写着“这里是一个优秀的系统管理员”,正面则是一行代码,“P2V rm -rf”,意为本地文件删除,由物理机迁移至虚拟机。

而旅途结束之前,前行仍在继续。2023年,于清洋又拿下了一项新的专业技术认证——CKA(管理员认证),她编写的运维脚本工具集也在不断扩充。采访接近尾声时,于清洋和走廊上遇见的同事打了个招呼。“你看到我昨晚那个脚本的执行效果了吗?特别好用!”她笑着说。“是吗!”对方同样回以笑容。


记者:潘瑾瑜

来源:中国民航网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