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常敲 提高“免疫”
本报讯(通讯员 陈琦)新年伊始,工程建设公司建材公司预制厂结合“黄、赌、毒、酒醉驾”等典型案例,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干部员工知敬畏、明底线,提高自身“免疫力”。
他们组织全员认真学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等内容,抓住每个月主题党日、党支部理论学习等契机,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内容,强化干部员工的规矩意识。同时,坚持学习分享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案发原因,并组织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和企业经营领域状况等,举一反三,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此外,将每周五定为警示教育日,与“廉洁微党课”等常态化教育相结合,推送相关知识。
摸清思想 对“症”下药”
本报讯(通讯员 孟庆达)日前,试油试采分公司作业二大队党委围绕“员工怎么想”“发展怎么看”“下步怎么干”3个方面内容,面向大队821名员工开展了员工思想状况调研,进一步把清员工思想脉搏,推动大队各项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升。
他们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按照党员干部、员工群众分类设计问卷内容,围绕广大干部员工日常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同时,他们以红色网格为依托,由基础网格长在思想状况调研中发动广大干部员工为大队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建言献策,为红色网格的高效运行提供“试验场”。据统计,共征集生产组织、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等6类129项建议,进一步为广大干部员工思想“把脉”,提升了干部员工的满意度。
面对面讲 一对一教
本报讯(通讯员 张忠良)采油一厂保卫大队特勤一班认真落实大队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安全管理。
在培训过程中,电工技师孙建忠、黄海峰担任教员,结合冬季查电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在查电、停送电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事项进行了认真讲解和细致检查,如安全帽带系得松紧程度;绝缘手套在使用前,要事先检查是否存在漏气现象;查电人员离高、低压带电体是否符合安全距离;停电摘跌落保险时,是否存在不按规程操做等等问题。同时,两名技师针对现场操作容易出现的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进行了细致排查,对照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方法对员工进行了现场指导,不落一项,不丢一环,面对面讲解,一对一演练,对现场提问一一进行耐心解答。通过此次培训,引导员工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新年戴上“暖心手套”
○本报通讯员 陈琴
元旦过后,水务环保公司西区销售公司庆西营业所的收费员们收到了特殊的新年礼物——“暖心手套”。
这个所管辖的用户水表多在室外井内,冬季天气寒冷,收费员抄表时容易冻僵手指。单位原来发放的手套比较厚重,收费员们在抄表、填写水费认证单时,手套过厚不灵活。新年伊始,庆西营业所党支部积极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员工们买来了两用的毛线手套。这种手套,材质柔暖,收费员们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将手指露出或盖上,既保暖又方便。
一直以来,庆西营业所党支部关心关爱员工,切切实实让员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他们建立了《员工个人及家庭信息档案》,支委深入班组和生产收费一线,与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他们对家有上学子女、父母身体不好的员工,采取聊天式谈话,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和工作压力。同时,认真落实困难帮扶和日常慰问制度,积极构建“家”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凝聚队伍的向心力。
一线来了“智能助手”
○本报通讯员 李鑫 李鹭
随着数智化油田建设的深入推进,2023年,采油四厂第六作业区注采606班7个计量间全部安装了电磁掺水流量计。
这种装置,只需要观察显示屏,就能采集单井瞬时水量,还可以根据设定水量值和来水压力自动调节水量,单井掺水量的测量和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这咋操作?”“量得准不准?”面对新设备,员工们心里画上了一串串问号。为了让员工尽快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巧,班组选取了3#计量间作为新设备操作技能学习基地,并请来设备厂家的专业人员担任老师,对员工们进行学习指导。
学习过程中,老师认真讲解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员工们都竖起耳朵听,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在提问环节,大伙儿将老师团团围住,纷纷提问,老师也毫不吝啬,倾囊相授。员工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按照红色网格责任区成立了学习小组,方便日后设备维修、保养和交流管理经验。采油工张云涛说:“原来,计量间的井,测量一遍掺水量,至少需要2小时。现在,我们有了‘智能助手’,只要看看显示屏就能全部搞定!”
油田数智化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帮助基层解决了因人员紧缺带来的很多问题,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