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腊八,是“四九”的第一天。俗话说,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句老辈们流传下来的俗语,足以说明“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用天寒地冻来形容这个时节一点也不为过,常人在户外待一个小时,就会冻得难以忍受,可那些在室外工作的石油人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却豪情万仗——他们帽子上凝结的冰霜,记录着他们对抗严寒那种“降温不降产”的决心;雪地中那一串串深远的脚印,记录着他们巡检路上守护每一台设备不被冻坏的坚定执着;野外操作时,那呼出的腾腾白气与设备上缠绕的冰凌,记录着他们爱岗敬业为油奉献的激情……在这寒冬腊月里,石油人用火一样的行动,激情演绎出他们勇战严寒的冬日凯歌。
文/王蕊

无惧寒冷干劲火热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1月17日,户外天寒地冻,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一线28支录井队的员工们却抖擞精神干劲十足,他们无惧低温与风雪,在松辽勘探主战场抢上快干页岩油开发井。L10011录井队克服低温给录井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各施工岗位坐岗制,严把录井条件检查、施工作业和完钻资料整理等重点环节,超前预判区块和单井难点,每一次油气显示的精准发现,都为他们在寒冷里增添着一份火热的干劲儿。
文/摄 本报通讯员 修云峰

克服严寒士气十足
为保障冬季生产施工稳步推进,井下作业分公司特种工艺作业一大队落实“三要”工作理念,做到寒冬腊月干劲儿不减。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克服严寒,在起下管柱、连接管线、搬家等重体力工序过程中,主动与岗位员工轮流上岗。团员青年争站排头,当好“特种部队”的先锋队,做好设备防冻堵工作;员工群众勠力同心,严格落实冬季安全生产要求,把奋斗目标聚焦在生产提效的目标任务上来,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截至1月18日,这个大队已高效施工各类型井20口。
文/摄 本报记者 于馨

降温“不降产”
“三九四九不出手”,面对低温天气,采油二厂第八作业区严格落实冬季生产规章制度,强化生产组织,细化油井措施,精细集输管理,抢速度、争时间、高效率,全力以赴应对低温天气。
这个作业区结合往年冬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前谋划做好预防措施,优化完善冬季生产的易冻堵点处理、生产参数调整、应急处置等制度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冬病”治理,通过控液位、控负荷、控温度等“五控”,保证掺水系统良性循环,同期对比减少高回压井38口,实现1.0兆帕以上高回压井零出现,0.8至1.0兆帕高回压井每日清零。
文/摄 本报记者 王延路 通讯员 徐可欣

扎实巡查
严防隐患
1月18日,腊月初八,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日子,8时,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二大队操作一班安全员于明洋到三套装置例行巡检。于明洋平日里就注重装置区消防设施安全管理,扎实做好日常防火巡查、风险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安全防护,严密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
文/摄 本报通讯员 孙婉玉

隆冬巡检 优质供水
1月18日10时,水务环保公司中区销售公司萨南营业所所长鲁恩利正在东光小区计量水表前抄读水表。萨南营业所的员工们为保障所管辖的萨尔图商业区、居民小区、采油一厂等用户的连续平稳用水,在寒冬腊月,干劲不减。他们做好其所管辖区内近百公里长的供水干线防冻堵工作,齐心协力,严格落实冬季安全生产要求,把优质供水真诚服务做细做实,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截至1月18日,这个收费所已高效完成228块计量水表的保温维护工作。
文/摄 本报通讯员 甄博

冬日里的三勤兵
1月18日8时,采油六厂第七作业区注聚工刘明全正在进行洗井工作。第七作业区干部员工不惧严寒,以“三勤”严抓注聚井管理。一是做到“勤巡井”,二是做到“勤维护”,三是做到“勤上措施”。他们根据地层压力和注入情况,按照地质方案要求,第一时间落实,克服严寒低温困难,保证扫线、洗井、吐水等措施落实到位。
文/摄 本报通讯员 李春凤

隐患早发现 方案快调整
寒冬腊月,采油九厂地质研究所的员工们不畏严寒天气侵袭,强化动态调整工作,将严实贯穿动态调整始终,践行“及时方案调整是保证单井产量第一要务”的管理理念,以“0.1吨产量波动”为信号,动态人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现场,严格落实供液含水变化异常井,坚持“日报日看、一井一分析”,做实方案调整设计,确保“早发现、快调整”从而提高问题井发现调整的及时性。
文/摄 本报通讯员 尤敏

低温调频效率增
1月18日清晨,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中,装备制造集团力神泵业有限公司作业分公司现场作业二队电泵作业工丛培凯在野外井场进行油井例行维护。在维护其中一口井的时候,他发现机组运行效率可以再提高一些。他便向上级请示报备后,调整了该机组运行频率,使潜油电泵井平稳高效地运行起来。
文/摄 本报通讯员 杨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