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望着窗外如烟如絮的飞雪,顿时思绪万千,慢慢记起儿时姥姥哄我入睡的童谣。想起精巧的窗花贴在木制的土窗上,低矮的平房挂起红红的灯笼,隐约间远方传来清脆的鞭炮声。柴火在灶坑噼里啪啦的歌唱,铁锅里煮熟的腊八粥的香味袭来,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腊八节的到来。
东北人的腊八粥一般比较简单,它是用黄米来熬制。黄米由糜子碾成,有黏性,比小米粒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可用于煮粥或磨成面包上豆馅蒸成豆包食用。糜子磨成的黄米虽然产量不高,但营养丰富,耐消化,也就是抗饿,深受处在极寒之地的东北老少爷们的喜爱。东北人用黄米熬制腊八粥,据说主要是相中了黄米的黏性, 这样可以粘住下巴,不至于被冻掉。当然,其中充满了调侃戏谑的味道和东北人那种苦中求乐的乐观情怀。吃黄米熬制的腊八粥是有讲究的。里面要拌上白糖和荤油。这种吃法的好处一是使粘稠的腊八粥咀嚼和下咽更加顺滑,二是过去能使一年没有多少油水的东北爷们在年前也能沾点荤腥,抹抹油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加入黄米的腊八粥做的越来越少,加入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这营养丰富的食材,但再也找不回黄米熬制着那种醇香质朴的味道。
随着2024年冬日里最后一个大寒节气接近,春的脚步更加递进,腊八节又到了。冰河里传来破碎的声音,喜鹊掠过枝头那一抹嫩绿,阳台上那盆迎春花苞微微隆起。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和年糕的香味弥散在暖暖的屋里。娇艳的窗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上,喜庆的对联带来新的祈福。
大红灯笼照亮,每一位归乡游子回家的路。我们又开始奔赴春天的约定,苏醒,起伏,轮回、孕育。回到家乡喝一碗腊八粥,为白发苍苍的父母捏捏肩膀,捶捶发麻的腿,唠唠知心话儿,用这短暂时间弥补一年未尽的孝心。香腻的黄米腊八粥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变迁。酸甜的腊八蒜承载东北人的美丽乡愁。
(作者系榆树林公司第二作业区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