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应急管理 防范重大风险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洪伟)近日,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深入开展“辨风险、定措施、明责任、重防控”问题隐患整改主题活动,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源头管控,提升安全技能,全力抓好安全工作,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以高水平安全管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责任落实。钻井二公司围绕“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形成重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责任体系,细化明确类型分布、防控机制、处置流程、响应等级、责任划分等内容,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等问题,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全员安全履职能力。
突出源头管控。钻井二公司加大工艺风险的辨识力度,结合学习过往安全事故案例,对属地内吊装作业、敲击作业、起下钻等危险源细化辨识,做好风险管控;以“冬季八防”措施为主线,高度重视冬季施工现场、井控管理责任和后勤服务保障情况,加强设备日常“十字”保养管理,确保安全受控。
争当隐患“克星”。这个公司深入开展安全违章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全员应急演练、员工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和消防应急“比武”,提高员工“一分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他们紧盯动火作业、高空作业和承包商管理等突出风险不放松,将发现的重要隐患和违章问题梳理汇总,协助钻井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推进“短板”问题整改,做到彻底整改闭环,为冬季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空中监察全覆盖 隐患消除无死角
本报讯(通讯员 刘倩)1月13日一大早,采油八厂第四作业区机采管理人员刘成千和集输管理人员杜岩历时3个多小时,通过2台无人机完成了对4个注采班组生产区域的空中巡检。他们将拍摄到的管理及安全环保隐患问题照片发送到工作群里,要求相关班组在48小时内整改,并拍照反馈。
2023年,第四作业区配备了5台无人机加入巡检队伍,建立了“空中+地面”的立体监督模式,配合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跟踪落实,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这个作业区的生产区域存在巡检点多、隐患点位偏僻隐蔽、巡检人员定位困难、隐患反馈时间长等短板,为此,他们引入了5台无人机,为巡检提供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科技力量。“无人机具有高机动性特点,能够快速飞入狭小的空间和复杂的地形,进行更详细地检查,并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回溯发现的安全环保隐患,从而快速识别和解决问题。”刘成千说。
入冬后,他们每月利用无人机绕重点区域巡视至少1次,安全飞行近70余公里,采集视频及高清照片资料共计百余份,并已形成记录台账。通过无人机在空中的“无死角”监察,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长停井及生产敏感区域的环保问题,确保生产运行安全平稳无事故。
精排查严落实 设备运行无冻堵
本报讯(通讯员 郭其江)入冬以来,屡屡出现的寒潮天气给前线作业施工带来很大难度。试油试采分公司作业三大队作业八队在强化冬季安全生产的同时,以“不冻坏一台设备、不冻住一条管线、不发生一起冻伤事故”为目标,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冬季人员和设备安全。
该队全面完善冬季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明确各班组冬防保温责任人,重点强调对设备及生产工用具的冬季保养,以及员工劳保用品的配戴等。
为实现冬季安全生产,跟班干部严格监管,要求各班组在交接班时,对井上各个危险点源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对易冻的水龙带、洗井管线、锅炉蒸汽管线及时控水,防止冻堵;井口流程指派专人负责;对井上所有电线连接部位、配电箱、锅炉等设备设施进行逐项排查;对在排查中发现的电缆线接头处胶皮老化开裂、配电箱门关不严等问题,都及时进行整改,保障冬季生产安全平稳。
失而复得的“金牌”
“2023年,大队终于以优异成绩重新夺回‘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这次我们要用心守好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近日,在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十大队新年第一个工作会上,大队党总支书记激动地宣布了喜讯。
2022年初,一起违章带电操作事故让油气加工十大队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七连冠”荣誉戛然而止。痛定思痛,这个大队227名干部员工“负重”出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如履薄冰”的压力感和“事事落到位”的执行力,抓紧抓实各项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严标准、抓细节、精辨识,全力以赴做到隐患“清零”、风险“清底”,发誓要将“丢失”的金牌夺回来。
强认识,树牢安全理念。油气加工十大队干部员工以“1.20”和大队成立以来发生的典型故障为教训,进行复盘式剖析,开启全员“揭伤疤”模式,“人人挖根源、个个查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建立问题整改清单217份。在挖、查、改中,树牢安全是“1”理念,建立不严不实“红黑榜”,以优良传统培根铸魂,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强管理,提升安全能力。这个大队针对安全管理中的短板、弱项,组织全员参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风险辨识2438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实施分级管控。他们开展VOCs监测精细化管理,对天然气净化装置的设备及管线等组件密封点进行排查,划分16个监测单元4422个监测点,采取网格化移动监测、处理、复查,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装置无VOCs渗漏点,提升装置安全可靠性。
强管控,隐患“清零”。这个大队严格执行批、管一人负责制度,全方位管控承包商风险。检修期间,共计检查人员特种作业证件36人次,清退无证人员两名,下达“三违”整改通知单4张,叫停施工3次,做到管控措施到位;积极推广“油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平台”,扎实开展重复性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指定专人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要求定期反馈,发现的839项隐患全部“清零”。
文/本报通讯员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