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之中看变化

2024-01-26 07:52:02 

采油一厂总井利用率上升4.6%、采油十厂管道腐蚀失效率下降39.4%、天然气分公司四站储气库群注气量、采气量同比分别提升59%、46%……2023年,一组组数据引人注目,升降之间,是油田积极识变求变应变的精彩实践,更彰显了高质量发展底色。

一升一降,殊为不易。2023年,各油气生产单位积极应对现实挑战,在技术上发力,在创新上聚焦,突破固有模式,探索新思路、新技术、新业务,全力以赴推进油气生产,奋力书写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时代新篇。

文/本报记者 王蓓萨



采油一厂通过持续推进大修小修一体化运行,总井利用率上升4.6%

让每一口井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报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吕泽文 王志一

历经近65年的开发,采油一厂油水井展现出不同“状态”:高效井、低效井、待修井、长关井……如何让每一口井都发挥应有的作用?2023年,采油一厂持续推进大修小修一体化运行,强化长关井综合治理,深挖接液提捞井潜力,降低作业终止井影响,充分发挥油水井资源优势,与2022年12月份对比,总井利用率上升4.6%,其中总油井利用率上升6.4%。

为尽可能压缩躺井周期,将产量影响降至最低,该厂持续推进大修小修一体化运行,通过明确躺井时间节点控制标准,统筹优化修井运行流程,同步设计发放地质、工艺施工方案,全面推行修井、措施、完井一体化施工模式,缩减修后措施、协调措施、措施完井三个投产环节,实现作业队伍无缝衔接,全年修井3000口,修复2220口井,终止井平均躺井时间缩短9.7天,年恢复产油28万吨。该厂以“地面是否具备开井条件、开井措施难度大小”为治理原则,滚动更新长关井治理潜力池,通过实施大修、压裂等具体举措,精准“下药”、盘活“死棋”,全年共治理长关井650口,日恢复产油332.3吨。与此同时,该厂还通过建立接液提捞井12项技术标准、9项选井原则,全年实施套管接液、提捞上产7639井次,累计补产达两万吨。

针对作业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原井拔不动、非常规落物、洗井不通等问题,该厂通过应用拔管机解卡、专用工具打捞、小油管洗井等技术手段,对井况异常井进行“问诊除疾”,全年共减少作业终止井319口。他们还根据作业终止原因,积极采取上提泵挂、原泵下回、切割下泵等具体措施,全年实现终止井“开井待修”394口,累计恢复产油5.06万吨。


采油五厂通过注水综合治理,开井率连续7年上升,目前达到83.7%

精做“水文章” 耕好“稳产田”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宇时

2023年,采油五厂树立“稳油必先重水”理念,持续推进多元注水调控,通过注水综合治理,采油五厂开井率连续7年上升,目前达到83.7%,实现年均原油200万吨以上连续稳产15年。

水驱产量占采油五厂总产量的60%以上,是优化整体产量结构的主战场。为做好注水开发这项基础性工作,这个厂编制《注水管理提升工作手册》,细化注水井配注、分注井测试、注水地质例会、关井审批、注水井洗井、水质定期化验6项注水开发管理制度,注重动态调配节点管控,闭环管理,使调配工作有章可循。此外,采油五厂每个作业区都设有测试班,既可以在区域注水出现变动时灵活迅速进行测试调整,也可以根据区块特点更加科学地设置测试频次。

“注水工作是多学科并用的系统工程。因此,动态调配工作必须遵循历史与现状、单井与油藏、生产与管理、地下与地面、投入与效益‘五个结合’。”采油五厂总地质师杨为华说。

这个厂通过项目制模式进行多部门、多学科联动,定人、定时、定目标挂图作战,常态化开展注水开发日跟踪、周对比、月分析、季汇报动态分析调整,做到“因藏施策、一井一策”精准调控。

杨为华告诉记者,注水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与其他上产增效工程打好配合,往往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采油五厂应用管理平台提效率、坚持“抓源头、先介入、日跟踪、勤核实、齐分析、找对策、强协调、严考核、保开井”九步管理法,保证按计划开井,完善注采关系;严抓关井代码上报、利用采油五厂关停井管理平台,实现自动分类、治理效果跟踪;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处理3801口井,日恢复水量471立方米;利用率达到96.1%。这个厂通过注水与措施挖潜工作同步开展,提高措施成功率。措施选井按照“措施前注水培植,措施后及时调控”的方式,提高措施井成功率及稳产时间。


榆树林公司2023年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为7.55%、2.42%,比计划低0.49和2.19个百分点

控减有方增油有量

○本报记者 王蓓萨 通讯员 高超

先天资源条件差,属于典型的“三低”油田,再加上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老区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逐年攀高,面临愈发艰难的开发形势,榆树林公司苦练内功,深化精益管理,狠抓措施落实,2023年,全年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为7.55%、2.42%,比计划低0.49和2.19个百分点,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新气象。

“注采结构矛盾突出,老区产量递减快,这都是油田步入开发中后期绕不开的难题。”榆树林公司地质工艺研究所油藏描述室主任衣晓东介绍说,影响自然递减的因素很多,但要抓住主因,精细油藏描述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以重点目标挖潜为导向,在参数解释、储层描述、地质建模、单砂体刻画、高效井挖潜等五个方面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确定统一参数解释标准,补齐798口井参数解释结果,形成不同层位剩余油量化表征模型,增强油藏“可视度”,为措施调整指明方向。

水通则油丰,抓好注水同样是关键。技术人员通过组织测试会战,全年多实施61井次,受效油井增油0.46万吨,恢复长停油水井65口,日增注108.5立方米,日增油17.5吨;在注水调控上,聚焦开发矛盾,开展精细注水结构调整,年优化配注方案400余井次,并针对不同油层,开展注水系统改造、提压注水、调剖工作扩大波及体积等重点专项挖潜工作,老井自然递减率整体稳步下降。

为进一步减缓自然递减,筑牢稳产基础,榆树林公司在提捞保障、极限挖潜、时率管理等方面也不断深挖老井低成本潜力,优化洗井流程,实现欠注井层井动态清零,分注率、层段合格率指标持续提升,依托数字化应用,及时发现地面故障、偷盗等问题,时率提高6.3个百分点,同时,积极开展施落地油回收、水井接液、返排液收油等工作1000余井次,多挖潜原油0.5万吨,平均降低自然递减率1.2个百分点,实现了效果和效益双提升。


天然气分公司四站储气库群通过科学组织注采,注气量、采气量同比分别提升59%、46%

“储气银行”存取能力再提升

○本报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张慧敏

“小王,井场情况一定要及时汇报。”

“小吴,要时刻关注四站集注站主控室管网压力、流量关键参数。我们现在已经是保供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在管网巡检时多观察。”

……

1月10日早会上,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储采大队四站注采操作班党支部书记常青提醒员工。2023年,天然气分公司锚定“一稳三增两提升”奋斗目标不动摇,科学组织四站储气库群注采,注气量、采气量同比分别提升59%、46%。

这个分公司积极应对冬供“大考”,研究制订油气储采大队四站储气库群冬供采气方案,明确自压增压采气转换节点,优化气量与压缩机工况匹配关系,合理调配区块产能和单井产能,根据不同区块条带特性,按需调控生产压差,合理分配产能、用能布局,多措并举保障供应,保证重点时段、应急时段用气需求。细化装置冬季运行管控。对储气库开展注气末期流压测试,摸清各区块地层压力,组织技术管理室开展技术分析,制订注气补充方案,注气任务细化至每日,按需控制双合管网来气,同时编制压缩机大压比、高负荷、出口压力接近报警值状态下的调控方案,确保装置平稳运行,保证顺利达容,注气阶段双库首次实现达容。

为全力以赴保证注采气周期顺利进行,他们通过加强不同工况切换、转换操作水平,缩短操作时间,及时缓解管网突发情况。根据双合枢纽压力波动,进行分级预警,细化各预警级别应对措施,通过压缩机运行频率调整、压缩机作用形式调整、气井开关井调整、单机组及双机组运行调整等方式确保管网运行稳定,有序构建产供储销新平衡。

油气储采大队还在安全环保工作上下功夫,对储气库开展达容风险再识别,识别新风险10项,并制定消减措施,加强各监测井数据录取与分析,保障地质体完整性。同时,强化安全网格及双防平台融合应用,共计闭环整改问题313项,筑牢安全生产“责任墙”。


采油四厂通过分析近5年作业井检泵原因,2023年实现检泵率下降至24.8%

“私人订制”让检泵率五连降

○本报记者 焦丹 通讯员 王吉

1月17日,在采油四厂的X7-42-S624井现场,干部员工紧张忙碌着内衬油管施工作业,实施后将大幅改善管杆偏磨难题,降低检泵作业频次,提高生产时率。

2023年,该厂机采井系统效率稳中有升,检泵率下降至24.8%,实现五连降,创历史新低,机采检泵周期为888天,检泵周期同比延长37天,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该厂技术人员通过分析近5年作业井检泵原因,找出泵漏失与杆管偏磨是影响油井检泵率原因之一。为此,他们针对抽油泵的不同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治理,对材质、间隙等技术指标进行“私人订制”,找准解决检泵问题的根源。

技术人员多次展开现场调研,以改进泵结构作为治理泵漏失的主攻方向,通过增加加强筋阀罩、改进出液孔形状等手段,有效减少球座磨损,使其更耐磨,降低检泵井数;改善材质和应用新型螺杆泵有效提升散热性,延长螺杆泵使用寿命,降低检泵井数。

由于定向井较多、井斜大、管杆偏磨情况较为严重,原有的举升防偏磨技术种类繁多、型号不一、防偏磨效果参差不齐。该厂工艺研究所牵头,根据举升方式和区块特点,结合现有防偏磨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完善了《采油四厂成熟技防措施应用模板》,明确防磨措施使用条件,目前已累计应用11897井次,延长检泵周期146天。

近年来,该厂持续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对油井实施精细动态保护,防止好井变差井,减少检泵井数,他们增强施工设计管理,加强油井热洗管理和推进参数优化进度,树牢“解难题、强管理、重质量、增效果”工作思路,为解决热洗效果差难题,他们研制出热洗导流器和双作用热洗阀两项热洗工具。

多年来,采油四厂坚持大泵径、长冲程、低冲次的参数调整优化理念,以油井动态控制图为指导,及时调整油井参数,保证供排关系合理,降低油井检泵率,平均年累计调参920井次,全力保障油井平稳运行。


采油十厂通过管道完整性建设,2023年管道腐蚀失效率下降39.4%

原油顺着健康管道“撒欢儿跑”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

在采油十厂1094平方公里的油区内,现有五千余公里管道,这些错综复杂的管道,其中流淌着不同的介质,犹如人体的“血管”。“管道完整性建设及管理是提升油气田管道本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为保障油田管道完整、提升本质安全,控降管道失效率,2023年,我们全面加强管道基础管理和双高管理,管道完整性管理初见成效,为地面管道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管道腐蚀失效率下降39.4%。这对于管道总量和‘年龄’每年增长的采油十厂来说,实属不易。”采油十厂工艺研究所地面工程室主任刘冰告诉记者。

自开展管道完整性专项管理工作以来,采油十厂做了三件事儿:一是对于“隐蔽工程”的全过程控制,二是给每一条管道“上户口”,三是持续开展管道各项检测工作。这个厂从源头入手,对管道、容器等材料入厂时进行质量抽检,施工中实时跟进施工过程,对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埋地覆土后按照总图管理要求,录取坐标信息。对于新增和过去已有的管道,依托A5平台对它们逐一“上户口”,并建立管道失效抢修记录台账,实行“周月季年”周期性报告模式,开展失效情况分析,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

采油十厂开展管道外防腐层及管体检测工作,明确管道隐患点,为下一步管道更新、修复提供准确依据,使“好钢用在刀刃上”,进一步减少问题管道余量。截至目前,采油十厂管道腐蚀失效率由2018年的每年每公里0.634次,下降至2023年的每年每公里0.132次,节约生产运行成本696.3万元。

热门推荐
“升”“降”之中看变化 2024-01-26 07:52:02
一版图片新闻 2024-01-26 07:43:13
二版右侧栏 2024-01-25 10: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