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 想说再见不容易

2024-01-25 11:00:33 

“老伙计” 想说再见不容易


员工和设备设施的相互关系是油田生产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技能,根据设备的类型、性能、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操作和维护,发挥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设备设施需要不断提档升级,通过自身高效运转带动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配。他们互相成就,从而实现生产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多年的协作中,一些员工与设备设施结下“深厚的情谊”,但随着时代变迁,技术进步,有些设备设施到了或“退休”、或升级、或更新的时候,告别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亲爱的“老伙计”,想说再见不容易。回想着与你一起的点点滴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你,与我朝夕相伴,共同走过风风雨雨,是你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一起为油田建设“添砖加瓦”。我的老伙计,感谢多年来工作中一路有你,那些并肩作战的岁月深深镌刻在脑海,无论走向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在推进油田发展的道路上,曾经留下过你的印迹…… 文/王蕊



为告别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报记者 王继红

在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一大队修井110队施工现场,司炉长王利军正在用心地擦拭着面前的锅炉,过几天,这台锅炉就要离开他,去另一支修井队伍了。

“10年前,我刚拿到锅炉证,接手的就是这台锅炉。”王利军回忆说。修井行业用的锅炉属于特种设备,是名副其实的大家伙,要想在寒冷的冬季进行修井作业,用锅炉加热是最基础的生产保障措施。

“我刚取证,正信心满满呢,没想到它就给我个下马威。”王利军拍拍它。给记者讲述了他们之前最初的故事。那是最冷的“三九”天,井上需要水龙带洗井,必须用锅炉给水龙带加热解堵,可它怎么都启动不了。王利军使出浑身解数,也毫无办法,只能求助设备专家才解决问题。

“那感觉就像它在教我:还有的学呢,不能自满。”从那以后,王利军没事就研究这台锅炉,冬天保温、夏天检测……有关锅炉的所有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再没发生过那样的“趴窝”现象。

岁末年初,是辞旧迎新的时刻。这不,采油九厂监督管理中心质量监督组踩着2023年的“尾巴”更换了一批设备。

在盘点设备入库时,组长刘建伟看着新购入的锚纹深度测试仪,半开玩笑地说:“新东西就是好,不仅性能升级,轻巧便携,连这盒子把手都比老的结实,要是邱哥没退休,他以后去现场检查再也不用那么费事地搂着盒子了。”说完他沉默了,他又想起他的师傅邱凤君了。

邱凤君是刘建伟的师傅,也是质量监督组土建专业的“大当家”,从刘建伟上班就是邱凤君带着他入门,从书本知识到现场经验,刘建伟在师傅蹚出的路上一步步成长,近10年的时间一点点从刚入行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独当一面的组长,而邱凤君也从壮年恍然一下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正式退休签字的时候,邱哥捧着他的“心肝宝贝”到刘建伟屋里坐了好一会儿,看着自己一路带出来的“小树苗”,他又不舍又欣慰,临走时他再三嘱咐:“那个测试仪我已经用了10年了,每次去现场都得搂着,可千万不能摔了,以后就把它交给你了。”

旧的设备像一位忠诚的老友,见证过人们的努力与成长,分别时难免感伤,就像告别了一段曾经的岁月;而工作中的前辈则是一座长明的灯塔,即使退居幕后仍然用他的智慧与经验为青年员工指引方向。

2023年6月份,伴随着最后一台外输泵停止工作,运转了20年的采油一厂第九作业区新中311转油站结束了它的所有“使命”。

“出生”于2004年的新中311转油站坐落于南一区西部,主要采用三合一处理工艺,拥有外输泵、掺水泵、采暖泵、热洗泵等设备16台次,设计日处理量可达上万立方米。随着南一区套损日渐严重,许多油井报废停产,日处理液量仅剩原来的三分之一,加上机泵设备老旧,三合一基础破损、采暖炉损坏等原因,在2022年采油一厂南一区西部压舱石工程建设中,设计将原有新中311转油站处理的液量转入新中310转油站,将新站日处理量扩容,负责处理南一区全部水驱井来液,这样不仅节约人力物力,也更符合开发的长远需求。

“311站‘退休’了,我也要退休了,陪它一起工作了18年,站里的每台设备都像朋友一样,看着站里这些‘老朋友’,还真有点舍不得。”第九作业区南六采油班集输工葛永辉看着设备一台台被拆走,不由得感慨道。

伴随着设备的“迭代升级”,是更具有朝气的“崭新开始”。改建后的新中310转油站是采油一厂首座移动电控一体化集成装置转油站,同时兼具数据智能和节能环保功能。新站改造后以数字化转油站为目标,成为该区块水驱井一次处理加工厂,为高质量阶段稳产注入一剂有效“强心针”。它标志着采油一厂向着数智化建设、打好“南一区西部压舱石工程”建设攻坚战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全厂完成全年原油产量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27年,你立下了汗马功劳

1月17日,在工程建设公司建材公司油气工程橇装设备厂里,辛勤工作了27年的重型板料边缘刨床设备静静地“躺”在工位上,仿佛随时在等待生产指令。

27载春华秋实,这台老设备不仅承载了一代建材人的记忆,更见证着一家企业的长足发展。

时光回溯到1997年1月份,重型板料边缘刨床设备刚刚加入油气工程橇装设备厂的“大家庭”,凭借15米长的机身、22吨的体重成为了厂里大型储罐壁板加工的“顶梁柱”。当年车间的员工们都围成一圈边观赏边夸赞:“这设备真飒。”

“设备刚引进时,我们谁都不会操作,厂家派技术员专门进行指导,厂里特别派了我们三个人学习这个‘大家伙’的操作。”油气工程橇装设备厂容器组装班组副班长桑国庆回忆道。当时建材公司市场活源充足,重点工程量大,这台设备直接包揽了厂内所有的刨边工作,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采油八厂肇一联合站改扩建工程中,用户要求在两个月内生产32台立式储罐,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秉承着“品质第一、用户至上”的坚定信念,建材人能吃苦、打硬仗,人停机不停地干到深夜,每天工作时长超过了18个小时。在人、机的密切配合下,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了两个月,终于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而这样的情景,20多年间时常上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2年年初,油气工程橇装设备厂搬到了新厂区,就是这一次搬家让这台年岁已高的老设备埋下了“病根”。有一次生产时老设备出现了“进刀量突然增大”的问题,导致钢板边缘产生豁口,严重时甚至刨刀也会损毁。车间技术员急坏了,翻书、找图纸,反复拆修设备,终于查到了是因为长时间工作导致设备中间部位磨损严重。技术员用磨光机将主横梁修磨至同一宽度,更换了铜斜铁,又刷上一层深灰色油漆,使老设备褪去了原本“青涩”的外表,多了几分“沧桑”。“‘老伙计’确实是岁数太大了,好多零件都已经买不到了,不过好在它还有一颗不服老的心。”桑国庆开玩笑地说。

桑国庆计算了一下,27年来,临近退休的“老伙计”总刨边长度已达到285768米,除了那次翻修,从未掉过队,如今它即将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光荣“离岗”。“我相信,如今时代快速发展,更多的全自动、智能化设备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可不论设备和技术如何变化,建材人就如同‘老伙计’一般,始终保持事不避难的斗志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文/本报记者 林立叶 通讯员 陈科元




我和我的“大白”

“‘大白’每天与我征战在路上,看到同事们安全到达目的地时脸上露出的笑容,我都会拍一拍方向盘,道一声‘老伙计’,又辛苦你啦!”说起这台白色的“全顺”牌中客车,水务环保公司环保工程三公司的左延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2年5月份,环保工程三公司承接了位于采油七厂的葡北含油污泥处理站,当时左延军就开着“大白”接送倒班人员上下班,从工程部驻地到运维服务的第一线有90多公里,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那年‘大白’17岁,已经行驶40多万公里了。一路上,从一马平川的市区道路到颠簸不断的井排路,从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到曲曲折折的土路,我和‘大白’迎着朝阳将上班的同事送到生产现场,劳作一天后,伴着晚霞我与它又平安地回到单位。”左延军一脸幸福地回忆说,“那时候,只要能保证员工们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去,就觉得很满足。”

去年8月31日,“大白”又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接送在采油六厂的倒班员工上下班。原来当时环保工程三公司承接了采油六厂381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站,就这样,左延军和“大白”开始了南北奔波的生活。很快到了冬季,气温陆续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昼短夜长,出车时天还没亮,低温条件下发动车,对装着一台柴油发动机的“大白”来说,多多少少有一些挑战,但“大白”在关键时刻很“给力”,从没有一次因打不着火而延误准点发车。“虽说这车也不是啥真皮座椅,但织布座椅配着阵阵暖气仍然会给辛劳的同事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左延军欣慰地说。

如今,岁月流逝,“大白”身上的白漆也不再如年青时那般光洁如新,方向盘和变速箱上的档把也因长年累月的使用而斑驳掉色,但“大白”十几年来立下的功劳却深深地印在坐过它的员工们心中。“还有两年多,‘大白’就要退役了,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俩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员工们提供更多服务,为油田生产多出一把力。”左延军表示。

文/本报记者 杨爽 通讯员 段婉茹





一道道磨痕是最美的“军功章”

在装备制造集团石油专用设备有限公司真空加热炉制造厂的生产车间里,有这样一台老设备——剪板机,从建厂一直“服役”至今,这个厂当年获得东北地区最大真空加热炉制造基地的名号,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功臣。这台剪板机,就像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真空加热炉制造厂的时代记忆。

“我们之所以叫真空加热炉制造厂,是因为2020年以前厂里年产真空加热炉、大型压力容器近百台。别小瞧这台剪板机,当年,它可是厂里的生产主力!加热炉产品的大小配电柜,大型压力容器二合一、四合一加热缓冲装置的烧火间,所有类型加热炉烟囱的外筒节、烟囱帽,还有加热炉外层保温的下料都由它完成。在产品订单最紧凑的那几个月,岗位员工轮流操作剪板机,设备从早运行到晚上。它也争气得很,从来没掉过链子,打造出一个个完美的产品,为厂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平时保养它也省心、维修更省劲儿。”维修班班长刘振宇说起这位老伙计的事迹,可谓如数家珍。

但随着企业转型发展,近年来,真空加热炉制造厂的产品逐步向新能源类产品延展。从最初仅生产真空加热炉、压力容器,到现在不仅为用户提供这两类产品,还有撬装设备、新能源装备、环保装置等共5大类30个品种2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及服务。新产品和新市场的顺利拓展,实现了业绩高增长,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而随着新产品成为厂里的“主力担当”,如今,剪板机也从“主角”变为“配角”,生产中用到它的时候越来越少,几乎处于“退休”状态,当年员工全天围着它忙碌穿梭的景象更是不复存在。

虽然厂房里不再听见剪板机全天的轰鸣声,但真空加热炉制造厂的员工们仍然记得这位“老伙计”多年的辛苦付出与巨大贡献,它“身上”的一道道磨痕,见证了企业的发展,成为了它“服役生涯”中最美的“军功章”。

文/本报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包颖




报废小站“脱胎换骨”开出能源“花”

“快看那发光的地方就是咱们曾经的小站,咱们这‘老伙计’还真是个‘弄潮儿’,啥时兴干啥。”“那可不,过去处理原油不含糊,如今搞起这新能源也是顶呱呱。”巡检路上,采油七厂第二作业区注采710班的两名老员工看着那一排排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玻”光的太阳能光伏板,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们口中“曾经的老伙计”就是葡北12#转油站,这座小站投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担负着百余口油井来液处理任务,在原油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站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见证着油田的发展变迁。

小站逐渐步入“老年”,因设备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原有流程已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随着这一区域的系统调整,规划人员综合考量井、间分布和集输半径等情况后,这位“服役”30余年的“老伙计”正式退出“现役”。

当所有人都以为小站的故事走到了结尾时,却不知这一刻是小站“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起点。新时代新征程上,油田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业务,采油七厂乘势而上,追“风”逐“日”、向“绿”而新,努力把新能源汇聚成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利用报废站场、废弃井场“追光逐日”是这个厂新能源建设的一个缩影。从葡47微光伏发电先导试验工程并网发电,实现大庆油田光伏项目从“0”到“1”的重要突破,再到中国石油首个风光储一体化开发项目——葡二联地区小型分布式电源集群应用示范工程首台风电机安装成功,他们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贯彻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要求,始终把新能源业务放在与原油稳产同等重要地位,坚持以“风光项目为主、余热项目为辅、CCUS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个性化考量及整合利用,让站场、井场等闲置土地再利用,真正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实现了原油生产和光伏发电的“双赢”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北12#转油站已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历史,当初的小站早已不复存在,可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一块块光伏板“破土而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它们吸光吐电、向阳而生,开出了璀璨夺目的绿色能源之花。

文/本报记者 黄特 通讯员 马煜 黄冲



热门推荐
二版右侧栏 2024-01-25 10:58:57
给地下岩石做“CT” 2024-01-25 10:50:10
安全速递 2024-01-24 07: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