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

2024-02-02 07:31:52 

□乔兆军

一进入腊月,年味儿就浓起来了。腊八是开端,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腊八粥,村里的鞭炮声或远或近地在阵阵跃动,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炸年糕、做醪糟……着手置办年货。

民间有谚语:“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灶王爷是执掌人间烟火的神仙,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述职,顺便将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功过向天庭汇报。祭灶时,自然要摆上五谷杂粮,先犒劳犒劳灶王爷,让他老人家保一方平安,最重要的是要在灶门上涂上糖瓜(麦芽糖所制很黏),让灶王爷既甜嘴又粘嘴,让他在玉皇面前多多美言,别多嘴多舌。

这一天,父母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被,刷洗锅盆,干净彻底地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这天已过,村民们买年货的更多了,个个板车上装满了烟酒、鞭炮春联、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孩子过年的新衣、招待客人用的糖果、瓜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家中主妇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磨豆腐、炸肉丸菜丸、蒸花馍、卤鸡卤鸭卤排骨、炒花生瓜子……家乡的炊烟整日不息,飘着肉香和菜香,把整个乡村都熏醉了。

除夕这天是最温暖人心的日子,一个月的忙碌,该准备的差不多都齐全了。大人孩子们嬉笑着贴门神,贴春联,挂灯笼,忙完这些,男人们还要去坟地祭祖,放炮烧纸,“请”祖先们回家过年。太阳还没落山,村里就有人开始团年了,鞭炮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来,烟花伴着鞭炮的炸响冲上天空变幻出炫丽的色彩。我家放完鞭炮,关上大门(财门),年夜饭就正式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品尝着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欢笑着举杯庆祝,并祝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心如意。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大家吃过年夜饭,围坐在烧得旺旺的火炉旁守岁,嗑着瓜子聊天,其乐融融。孩子们熬不住瞌睡,不一会儿就躺在大人怀里睡着了。将孩子安顿好,把早准备好的红包塞在他们的枕头下,初一早上醒来后就能收到“压岁钱”了。子夜一过,孩子们都睡了,基本上只有父母在“出天行”,所谓“出天行”就是在十二点新旧年交替时放鞭炮,拜祭祖先,祈愿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和顺。

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年。“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初三初四拜舅姑……”。初一是本家族的聚会,平时大家都忙,新年了才有机会聚到一起。女人们聊着家常,男人们咋咋呼呼喝着酒;长辈们叮嘱晚辈,挣钱不管多少平安就好,晚辈们劝长辈,不能干就别干了健康就好。话语虽朴实,却饱含着深深的关切。从初四开始,各村的划旱船、踩高跷、舞龙狮就开始了,到了各家门口,主人家都会递上香烟,燃起鞭炮,锣鼓喧天,整个村庄一片喜庆。

如今,过年的“程序”少了好多,年的氛围也淡了不少。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叹息之余,不禁对往昔过年那些充满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民风,越发怀念了。

热门推荐
家乡年味 2024-02-02 07:31:52
小年日记 2024-02-02 07:31:08
“老草根”的兔年脚印 2024-02-02 07:30:32
基层报道 2024-02-02 07: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