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宇时
10段压裂,近1万立方米压裂液入井……1月10日,又一口大规模连续油管压裂施工在采油五厂太北开发区完成,标志着太北开发区建设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于采油五厂实现效益稳产意义重大。
今年,采油五厂已开发52年。面对难采储量动用、特高含水阶段挖潜、三次采油技术攻关等一系列难题,他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调整老区开发策略,走出了一条效益发展新路。
为守住效益稳产基本盘,采油五厂以提质增效价值创造为导向,针对杏13区块采出程度低、水驱控制程度低、效益措施占比低的开发状态,重新组合开发技术体系、重新构建效益开发模式,聚焦油藏研究,推动老区开发重心由采油向采效益油转变。
立足多井低产现实,采油五厂以杏10区东块为试点区块,持续优化注水方案,动态优化配注方案,技术人员以薄差层高效开发为核心,确定了“精细刻画表征、精准调控挖潜”两大主攻方向、八项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杏南开发区可推广的技术体系。截至目前,这一区块自然递减率控制在5%以内、综合递减控制在2%以内;年含水上升值由0.35%控制到0.2%,5年含水上升不过1;形成了特高含水后期水驱精准开发配套技术。
优化产能建设部署是采油五厂优化调整老区开发策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实现效益建产,采油五厂注重探明未动用储量效益开发和新区新领域评价建产,坚持“分类开展研究、加快潜力落实”原则,以目前已开发油层为支点,“上、下、左、右”全方位寻找潜力,加快难采储量有效动用技术攻关。他们还针对空白区增储潜力规模小、分布散、成藏复杂的特点,将评价部署由构造控制向岩性控制拓展,潜力增储由整装区块向零散井区拓展。
“我们把提高单井产量、控制递减作为关键指标,按照‘弹性区控递减、注水区控含水’的思路,通过‘增能、解堵’不断提高开发效果。对砂体发育好、河道规模发育大的区域实施纳米驱油,对砂体发育差、孤立砂体、断砂封闭区域实施二氧化碳吞吐、化学复合减氧空气增能等措施提高单井产量,也让开发更加高效。”采油五厂总地质师杨为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采油五厂受井筒状况变差、注水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油藏自然递减趋势逐步加剧。为此,他们将注水工作列入优化调整老区开发策略工作重点,对注水难题和各油藏稳产状况进行分析。技术人员以精细注水方案为指导,形成部署、落实、考核、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体系,依据井组产量、井组水驱动用、控制程度等制定注水井A、B、C分类管理标准,并通过常态化开展系统普查等工作,持续推进注水动态管理。
针对油藏二次开发后含水上升快的问题,采油五厂坚持深入注水措施研究,通过采取补打水井、停注井恢复、转注等手段,进一步完善了井网,使水驱效果持续改善。在立足单砂体与分层认识的基础上,技术人员精细研究注水方案,确保方案高效层提到位、低效层控到位和无效层停到位,使问题井处理时间由平均5天缩短到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