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老铁咱得这么处

2024-02-05 07:54:46 

写在前面

油田的生产设备是大庆石油人的“铁杆兄弟”,它们日夜运转,陪伴着石油人完成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任务。

“老铁”们的“身体健康”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为了让“老铁”们尽可能地处于满格状态,零故障、无损坏,与它们朝夕相处的大庆石油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会反复研读“老铁”们的说明书,每日细心呵护,定期给“老铁”们体检,并针对它们的“脾气秉性”量身定制维护方案,想尽办法提高“老铁”们的“健康指数”……

“谁让它们是咱的‘老铁’呢,咱就得掏心掏肺地好好‘处’啊!”大庆石油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对“老铁”们的关心,着实是细致周到,无微不至。 

文/杨玉君


提高“压缩机老大哥”的“健康指数”

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大,采油六厂喇嘛甸储气库全面进入“冬供状态”,作为储气库生产运行的动力“心脏”,压缩机的保养维护自然也是保供工作的重要一环。

“试运行1#机组时,员工发现模拟信号传输无故中断,无法到达终端,本地还没有专业队伍对其进行维修。”负责储气库运行工作的喇二注气站班长罗凯告诉记者,2020年储气库改造中,压缩机更换为国产新机,面对设备工艺复杂、无成熟经验借鉴的实际,他们成立了自主维修队伍,研究出独具特色的压缩机重配组合模式,全力确保新设备安全平稳、高效低耗运行。

采访中,记者看到,罗凯办公桌旁放了厚厚一摞压缩机说明书,为了突破新设备维修难题,他经常带领班组骨干在机组拆解过程中与厂家技术人员线上分析原因,线下实际操作,从看流程、熟悉参数,再到故障判断,一遍遍学、一点点练,营造出人人学技术、各个练操作的良好氛围。

考虑到国产压缩机的使用和维护都与之前的进口压缩机大为不同,喇二注气站还参照新机说明书及实际参数状况反复修改使用标准,重新制定了巡回检查制度,细化53个检查点,并在压缩机检修期,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根据每名员工个人技术素质高低、操作能力优劣,量身打造个人重点练兵计划,由当天值班干部监督执行,保证练兵计划按照要求运作,付诸实施,见到实效。

掌握理论知识后,本事还要在事儿上练,为此,他们每个月会组织一次以实际操作与现场答疑为主要内容的“演练”,带领员工直接到生产现场,针对岗位练兵题目进行现场操作演示,逐一回答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演练”,在2023年注气生产期,注气岗员工王清峰多次及时发现机组的运行故障,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

文/摄 本报记者 王蓓萨 通讯员 孙佳琛


给“抽油机小哥”配备“专业保姆”

去年这个时候,采油十厂第三作业区注采2班的采油工田玉民格外忙碌,除了巡井、计量等日常工作,田玉民还要对他管理的11口油井进行维修保养。今年,这种忙碌的情景见不到了。为了更好地维护保养队里的抽油机设备,第三作业区专门组建了一支抽油机专业保养队。

众所周知,设备保养质量的好坏不仅对生产有着直接影响,还关系到成本损耗。去年9月初,抽油机专业保养队成立了,成员由作业区每个注采班的班长组成,他们在带领班组员工正常维护保养抽油机设备的基础上,每周抽出一天时间专门对班里所有抽油机设备台台过滤,对每个轴承、每条螺丝、每个运转部件仔细检查,最后把抽油机再全部保养一遍。

注采2班班长朱金磊告诉记者,抽油机专业保养队成立后,先是有针对性地对队里的抽油机设备进行分类,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原则,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

每周保养时,保养队每到一处,都会对井口、设备、仪表、输油管线流程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日常保养时抽油机设备是否清洁到位,并对抽油机设备进行除锈、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对检查中发现却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汇总,过后制定解决办法,杜绝生产设备带病运行。

注采2班采油工曹雪峰说,以前仅靠自己有限的技术很难解决抽油机维护保养中遇到的难题。每年换季保养时,各采油班都是各管各的,设备管理上的好经验得不到交流。每年保养结束后,各班物料也会有剩余,消耗比较严重。组成抽油机专业保养队后,保养队成员来自不同的班,把这些经验放在一起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不仅提高设备的保养质量,还能将管理上的好办法分享出来。

“抽油机专业保养队的成立就是要做到物尽其用、术业专攻。”第三作业区生产副经理吴广军告诉记者,他们还对专业保养队进行了专项考核,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带动抽油机设备保养水平的整体提高。数据显示,成立抽油机专业保养队后,今年冬季,该队抽油机设备保养故障率比去年同期降低10%,保养用料也较往年相同任务情况下节约了30%。

文/摄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耿严


摸清“管道家族”的“脾气秉性”

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储运三大队庆葡输气班负责管理安达市天然气管道以及所属十余个外围计量点,为该市市区及工业用户提供清洁能源。一年四季,班里的员工都在与管道、阀门、压力表这些设备打交道。多年精心照料下,大家对这些“铁兄弟”的“脾气秉性”更是门清。

1月24日,冬日的安达市韩永和屯,没有秋日的金黄遍野,只剩凛冽刺骨的寒风和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的枯草。清晨天还没亮,庆葡输气班安达站巡护工王宝南就穿戴整齐,准备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年冬季,都是班里最忙碌也是最紧张的时节,员工们以“动”治“冻”,守万家温暖。入冬前,大家要给调压阀等设备“穿棉衣”,包上厚厚的保温棉。还要贴上“暖宝宝”,也就是接上电伴热。工作中,更是要“天天查”“月月检”,班组员工每天驱车几十公里检查外围计量点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处理。大队每个月还会组织管理人员对所有外围计量点进行检查,为设备平稳运行再加层“厚厚的保障”。

巡护工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王宝南负责的是安达镇周边管道、沿线阀室以及外围计量点的日常“车巡”工作。所谓“车巡”,不是开着车沿着线路走那么简单,他要一边驾驶车辆,一边检查沿线的标志桩、测量阴极保护数据,还要在开车护送同班搭档到规定巡检点后,自己再步行至沿线阀室、计量间进行重点检查。

每到一处巡检点,王宝南都要用笔认真记录下来,然后观察周边田地的情况。违章占压是威胁管道安全的重要隐患,为了杜绝这些隐患,他不知道跟附近的村民讲过多少遍政策,苦口婆心地说过多少掏心窝子的话。遇到管线附近有第三方施工,他就要对施工进行全程监护,常常在野外一守就是一天。

为了保证“铁兄弟”们的安康,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输送,安达站的员工们就这样坚守在这座偏远小站,用脚步丈量着责任。“守护万家温暖不仅是每一个天然气员工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对下游45万用户做出的庄严承诺。”王宝南说。

文/摄 本报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彭菲 郝晨


让“汽车吊老师傅”重现青春活力

1月25日,工程建设公司资源共享中心设备修保大队修保一队的修理厂内一直响彻着“叮叮当当”的修车声。自去年修保一队开展设备“冬修”会战以来,这里每天都是车来车往,人机喧闹。

“这台汽车吊支架变形了可怎么办?”喧闹的车间内,修保一队队长李晓辉和几名员工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原来,眼前这台25吨汽车吊是刚从施工现场返回的,它的吊臂龙门支架变形,支座断裂急需维修,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研究起维修方案。

“如果是在市面上的修理厂维修,通常就会把断裂处直接用电焊焊接。但维修‘龙门吊支架’加固项目,难点却在如何保证设备的底盘大梁不变形。”李晓辉紧皱眉头:“修保设备,不能‘治标不治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老铁’延长使用寿命。”

结合实际多年的经验,修保一队决定用他们的“五步加固法”来维修这台汽车吊。“五步,就是通过专业的拆卸、矫正、组装、焊接、车件来维修设备。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李晓辉说,为了防止在拆卸过程中出现二次配件损坏的情况,他们还使用了自己研发设计的自制液压缸缸头拆卸专用工具,让这台汽车吊从入厂到出厂仅用10余天时间就完成了“吊臂龙门支架与支座大梁重新加固”项目维修,重新回到了前线的施工现场。

目前,修保一队不仅在吊车等特车维修方面总结了一套宝贵经验,还在其他类车辆大厢板变形校正、元宝梁及大架子变形校正方面打造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品牌,仅此一项技术就节省材料费近百万元。

文/摄 本报记者 林立叶 通讯员 宦宠宾


巧治“溢流回注装置小弟”冬日“水土不服”

一场大雪过后,气温持续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四大队C2908班班组正在进行注入剖面五参数测井项目施工,班长申健到现场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溢流回注装置的情况。“有了这个装置,通过高压回注系统,施工开始后井中返排出的污水会被直接回注到井下,保证一滴污水不落地,井场周围的环境始终干净整洁。”申健说。

就在几年前,注水井施工时,大家还要利用罐车回收井中返排出的污水,再将回收的污水统一运送到污水回收站,在此过程中,既有污染环境的风险,又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自主研制了溢流回注装置。

可是,在冬天施工过程中,这个装置偶尔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申健介绍:“在施工间隔较长时,装置极易出现泵头、溢流管和回注管线内介质结冰,导致测试过程中仪器下井困难的情况。”

于是,申健经过多日的反复琢磨和试验,在溢流管和回注泵溢流收集箱之间,设计增加了一个电加热水浴箱,为溢流回注装置提供了“一条龙”保养维护。“将防喷盒放置在水浴箱里面,经过高温加热,可以有效缓解防喷盒内阻流管芯子结冰的情况。”申健高兴地说。

结合现场试验和应用,他们又对加热装置进行了多次技术改进,目前已实现车载24V防喷盒保温加热和随发电机220V启动加热低温溢流两种方式,既有效避免了冬季测试施工井场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测试资料的准确性。

文/摄 本报记者 周娜 通讯员 曹禹


三件“神兵利器”驯服“高压泵七兄弟”

毛毡、撬棍、丝袜,这是水务环保公司水务环保工程一公司哈19返排液处理站班长冯春民保养“往复式高压注塞泵”的必备三件套,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件物品在他手里却是设备保养的“神兵利器”。

站内共有7个高压泵,可在冯春民眼里,泵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设备本身,按照他徒弟刘凯的话说,“那7个泵就像是7个葫芦娃,我师傅就是它们的‘爷爷’,日常爱护得十分仔细。‘大娃’噪音小,‘二娃’皮带不好,‘三娃’只要天冷油就爱变质……师傅把它们每个的脾气都摸得透透的。”

铺毛毡是冯春民每次设备保养时的一个例行仪式,他会将保养设备重点部位零件进行拆卸,然后将他们整整齐齐按照分类在毛毡上进行摆放和排列。“场站地面脏,铺个毛毡能防止尘土沾到零件上,并且有序摆放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设备回装时候的完整性。”冯春民介绍说。

如果在进行拆装的过程中,遇到很难拆卸的螺丝,冯春民就会拿出他“祖传”的“神器”——撬棍。他一边向徒弟演示,一边娓娓道来:“这是我的师傅传下来的。想当年我学徒的时候,使用的就是这个,可谓撬棍在手,螺丝不愁。”

在进行回注泵齿轮箱中的润滑油更换时,冯春民会拿出自己的“绝招”——丝袜。先将“丝袜”套在加注口上,再进行油品的加注。“润滑油需要‘三过滤、一沉淀’,泵站的现场工况是非常糟糕的,如果直接加注润滑油,粉尘、杂质可能会随着润滑油进入到设备中,长此以往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加油口上套上一个丝袜,可以很好地起到过滤效果,且丝袜的过滤目数高于常规的纱布。”冯春民说。

如今,通过合理的设备保养,“高压泵七兄弟”连续运行3年没有大修过,不但提高了生产效能,更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文/摄 本报记者 杨爽 通讯员 刘速


热门推荐
石油老铁咱得这么处 2024-02-05 07:54:46
基层报道 2024-02-05 07:48:23
“小哥加油站” 2024-02-05 07: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