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国威
■单位:采油十厂
■问题:如何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深化基层自主管理,实现日常管理“双向奔赴”?
■案例:检查时,紧张应对,突击迎检;不检查时,松懈下来,管理滑坡,集中检查结果无法代表基层真实管理水平。采油十厂以岗位责任制检查为依托,探索实施“追踪式”管理,使检查覆盖面更广,问题解决更高效。
■办法:推行日常“追踪式”管理,变集中岗检为日常互动,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各岗位职责,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提升机关服务意识和基层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如何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深化基层自主管理?在这方面,采油十厂探索推行了日常“追踪式”管理。截至目前,这个厂创建效益型站队7个,基层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岗位责任制检查是机关与基层互动的一种方式。过去,采油十厂一直沿袭传统做法,年中、年底集中组织岗检和评比活动。
“集中岗检虽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多年实践来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采油十厂企管法规部主任王景跃说,“比如,对于基层站队来说,检查时,紧张应对,突击迎检;不检查时,就松懈下来,容易出现管理滑坡,集中检查结果不能代表基层真实管理水平。”
为提高基层站队管理水平,2023年年初,采油十厂推行“追踪式”管理,目的是逐步让员工养成“平时工作像迎检那样认真,迎检像平时工作那样轻松”的习惯,促进基层自我管理。该管理办法实施后,这个厂把集中岗检的检查时间从原来的1至2周延长至6至8周,把检查放到平时,与基层互动日益频繁,每季度根据部门检查结果对所有班组进行一次综合评比,评选出的效益型站队更能体现基层站队的真实管理水平。
“员工不怕考核,怕的是模棱两可的考核。”采油十厂企管法规部副主任肖锋说。为落实好“追踪式”管理,这个厂建立了与绩效挂钩的三级考核制。
第一级是基层单位责任考核,在机关部门指导到位的情况下,如果采油十厂岗检查出的问题是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的,则追究基层单位责任;第二级是机关部门责任考核,如果岗检查出的问题是机关帮助指导不到位造成的,则追究机关部门责任;第三级是业务纵向责任考核,上级检查组查出的问题,以业务为主线,结合实际共同追究机关、基层单位责任。
实施“追踪式”管理后,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仅仅是检查考核,而是更注重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肖锋告诉记者,过去,机关科室下基层检查时,如果发现抽油机减速箱漏油,就会扣罚减速箱所在单井的承包人。但单井承包人往往觉得冤枉,因为这个问题基层无法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现在,单井承包人如果发现减速箱漏油,只需向上级汇报,机关有关部门就会及时赶到现场查看,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对于类似这样的问题,这个厂不再处罚基层,提高了基层员工反映问题的主动性,促进了问题的有效解决,消除了生产隐患。
“现在,不但机关主动下基层解决问题,基层反映问题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自主管理意识增强了。”王景跃说。
机关与基层合力解决问题,成为“追踪式”管理推行后的新变化。机关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范围相继推出服务卡,例如,保卫大队推出“110服务卡”,一线夜班员工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只需拨打电话,保卫队员就会迅速赶到,避免原油或物资被盗;第四作业区推出“朝阳工匠服务卡”,由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张洪军牵头成立抢修队,基层有解决不了的生产技术难题,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技能专家。
“追踪式”管理有力促进了生产。去年,采油十厂实施启抽复产、系统回放和套管接油564井次,抽油机开井率比2022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生产时率保持在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