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管理” 激励群“星”闪耀

2024-01-18 10:41:58 

写在前面

治企兴企,首在用人。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要求,按照油田党委统一安排部署,油田党委组织部研究开展了领导人员“星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激励领导干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进位争先。

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探索,采油三厂、采油七厂、装备制造集团、数智技术公司4家试点单位,充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通过制订个性化实施方案,建立各具特色的加星标准,将干部评价“隐性特征”变为“显性标准”,把工作实绩作为其“见高下”的“分水岭”,脱颖而出一大批科研攻关、开拓市场、改革攻坚、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进一步营造了“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极大激发了所在单位干部员工队伍的干事创业激情。在做好初评赋星的基础上,他们更加注重结果运用,做好“后半篇文章”,根据加星评定结果,采取评先选优、薪酬奖励、提拔任用等方式,及时对加星干部给予激励,形成群“星”闪耀、凝“星”聚力、争“星”晋级的良好氛围。

今日,本报刊登部分优秀人才事迹,敬请关注。(执笔 高睿)





深耕射孔领域 缔造世界纪录

贺建磊

装备制造集团射孔器材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2023年6月12日,对于装备制造集团射孔器材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贺建磊来说,意义非凡。他带领团队最新研制的127型超深穿透射孔器,穿深达2593.6毫米,创造了又一项崭新的世界纪录。这一重大突破,再一次巩固了“中国穿深”在世界的领跑地位。

其实早在2018年,贺建磊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就曾创出2091毫米的世界穿深纪录。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面对国内外多家射孔器材公司带来的新冲击,贺建磊在2021年再次回到超深穿深射孔弹的研究中。

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起,贺建磊就沉迷在工作当中。他常常伏案到深夜,进行大量有限元模型方案计算,仔细分析每个计算和试验数据。半年时间仅用来记录试验和软件计算数据的笔记本,就用了厚厚的两本,而每一组数据,在他的脑中都可以勾勒出一种型号的射孔弹出来。当时,贺建磊电脑上设计和计算了上千种方案,这些都为后期射孔弹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还先后前往西安、北京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扩展思路。为了及时把取来的“真经”转化为实际产品,贺建磊更是彻夜思索加工和制造方法,仔细核对图纸效果。模具一回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扎进”试验工房。

当时正值7月份的桑拿天,整个工房好似一个大蒸笼。把十几公斤重的模具从台子上搬上搬下,又一直站着操作,不一会儿,贺建磊的脸就像被水洗了一样,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操作台上。同事看到,赶紧找来毛巾为他擦汗,“咱们这样像不像手术室的主刀大夫?”贺建磊打趣道。为了尽早得到试验结果,他们经常压缩午饭时间。

有人劝他“不要这样‘玩儿命’,差不多就行了”,贺建磊却说:“搞技术攻关的,就是要严细认真、一丝不苟,只有通过现场试验,才能验证理论计算的方向,才能研制出更快捷高效的射孔器材来满足油田需要。”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贺建磊屡次成为重大项目攻关的负责人,带领员工一次次拿下技术高地。

“攻克2500毫米穿深大关”的里程碑式突破,极大改善致密油层、页岩油气层的油气采出效果,为油田非常规油气开采提供了“尖兵利器”,并对后续压裂、酸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本报记者 宋美娜


科研“多面手” 一线“老黄牛”

王宏志

采油三厂第八作业区副经理

最近,在采油三厂“萨北微媒”公众号上,一篇《奔跑,永不停歇》的文章在员工中口口相传,被频频点赞。文中的主人公是不久前在该厂“星级管理”加星人员公示中,以5.3星位列前三的地质研究所技术管理室主任王宏志。

提起王宏志,有人说他是“多面手”,也有人称他为“老黄牛”。坚守科研技术岗位27年,从水驱到聚驱、从开发到管理,他样样精通,凭着对油田开发技术的“痴”“钻”“韧”,始终坚持搞技术就要精益求精。

“星级管理”是采油三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和油田党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关注的是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急难险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业绩、获得重要荣誉的干部。

对比评选标准,王宏志可谓“条条在线”。

记得在担任三采室主任期间,油田公司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效率试验区选在了一个“先天发育不良”的区块。要想拿出最优方案设计、实现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挑战巨大。

王宏志一马当先、“干”字当头!他和团队采用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的方法,在成百上千的生产数据、监测资料里,抽丝剥茧分析总结开发规律。3年时间,他们时刻紧跟井组、油层注采动态变化,仅编制跟踪调整方案就达千余井次,实施个性化调整措施近300井次,真正做到了及时有效调整。

通过开展试验,他们总结形成了萨北开发区聚合物驱综合调整模式,建立了4个技术流程,试验成果推广应用于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注聚区块,提高采收率15个百分点以上。

在开发室任职期间,王宏志又靠着“宁掉一斤肉,不舍一两油”的干劲和韧劲,带领团队利用89个日日夜夜“啃”下了过渡带三、四条带井网加密调整方案这块“硬骨头”。3年时间编制方案累计为油田增加可采储量近200万吨,筑牢了萨北开发区高质量接续稳产根基。

“油公司”模式改革后,王宏志“转战”技术管理室。到2023年年底,实现套损率连续30年控制在1%以下;注水合格率较油田公司下达年度指标高2.2个百分点;年编制并实施动态监测方案6500余口井,为确保油田开发平稳有序和高效精准注水夯实了坚实的地质管理基础。

文/本报记者 伊丽娜 实习记者 徐雨薇






越接近目标 越要较劲爬坡

武传芳

数智技术公司软件分公司软件研发部副组长

从智慧工地系统到高风险作业管理,从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到作业区生产管控平台……武传芳这些年开发过很多软件,她一直在软件攻坚的路上步履不停,这大概就是对她的最美诠释。在她看来,软件攻坚越是接近目标,越要较劲爬坡。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时间追溯到2019年,在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智慧工地系统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武传芳承担着需求调研、分析、设计、技术攻关以及项目管理工作。“那时我们只有20多人,面对短时间内多种硬件集成的压力,只能拼尽全力攻坚克难。”武传芳回忆说。为此,她和团队经常吃住在单位,经过150多天的连续奋战,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对程序中的漏洞反复修改优化,最终完成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等9个模块共200多个功能的开发,保证了油田信息化“三步走”战略重点项目《智慧工地系统》的顺利上线,填补了油气田地面建设施工现场智慧化管理的空白。

武传芳至今仍然对智慧工地系统上线的那天记忆犹新,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她深知,这是他们用一个字节一个字节搭建而起的“智慧大脑”,每一个字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编写。“期待数字油田崭新的管理模式从这里全新出发!”武传芳激动地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忘时刻。

在接下来智慧工地系统推广应用过程中,武传芳与吐哈油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玉门油田就业务需求、商务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历经3次集团公司专家组评审,项目成果得到了16家油气田专家的一致认可。目前,智慧工地系统被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统一纳入“安眼工程”,被国家应急管理部作为中石油“互联网+安全”案例进行关注和推动,成功实现了大庆油田自主研发软件“走出去”的战略,为各油气田向“智慧油田”迈进作出了典范。

面对这样的成绩,武传芳只是淡然一笑:“这是我们软件人的使命所在,我要继续扎根油气信息化核心领域,做精做专石油特色软件,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地握在咱石油人自己手里。”

文/本报记者 杨爽 通讯员 侯东旭





铁肩担使命 勇当排头兵

孙小亮

采油七厂人事部(党委组织部)党建管理干事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只有时刻发挥表率作用,敢于迎难而上、顶压前行,才能真正让党的事业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题岗位“云讲述”活动中,采油七厂人事部(党委组织部)党建管理干事孙小亮认真讲述了这样一段话。

从做党务工作的第一天起,孙小亮就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更要严上几分。

“严守初心使命,履职尽责担当”是孙小亮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先后组织开展“建功新时代、辉煌向百年”评选表彰活动、“千人重温入党誓词”等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他注重服务大局、服务基层,连续6年策划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推进年、巩固年、“五力”提升、党建标准化、“四型”党建创建等专题活动,组织编发《党支部书记履职手册》等辅导资料,细化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以切实的举措为基层减负增效。

孙小亮有一句座右铭: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探索。工作中,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摸排基层党建的难点、重点、热点,认真探索总结,创新试点开展党支部书记任前测试、履岗能力考试及技能比武等工作,组织开发党支部书记应知应会培训系统,以考促训倒逼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相关做法被油田公司吸收采纳。他还率先开展标准化党建阵地、企地共建党建协作区建设,先后建立作业区-乡级企地共建协作区5个、班组-村屯级党建协作区20个,企地共建共享共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他牵头开展党建内训师评聘工作,筹备建成业余党校,开展各类党务培训、宣讲等活动100余场次,初步构建了接地气、知实情、求实效的党建内部培训机制。

孙小亮说:“传承红色基因,我就要做‘排头兵’。”他结合采油七厂实际,谋划推进“党建+安全”(2+N)红色网格治理模式建设,分层面、划重点制定领导、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岗位‘五讲清’、执行‘五到位’、当好‘八大员’”网格行为准则,多点发力营造氛围、明晰职责,为红色网格建设构建长效的制度支撑和及时的业务指导。同时,他带头丰富完善基层“三基”工作考核等检查标准,创新开展“2+N”红色网格治理体系审核,将这个厂机关各部室业务“流”厘清成“束”全部纳入网格体系。 文/本报记者 黄特



热门推荐
测测咱石油人的抗冻指数 2024-01-19 08:31:40
安全漫画 2024-01-19 08:24:14
安全生产 意识先行 2024-01-19 08:22:20
摄影作品 《云雪相依》 2024-01-19 08:12:39
儿时的味道 2024-01-19 08:11:53
雪落时花开 2024-01-19 08:11:03
爱在“妈妈牌” 2024-01-19 08:10:13
腊八时节 2024-01-19 08:09:32
那一碗醇香 2024-01-19 0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