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一场冰雪之旅,让“尔滨”,让东北成为了这个冬天最“热”的地方。
在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奔向东北,来我们身边感受冰雪文化的时候,大庆石油人却“逆向而行”,远离家乡,在全国各地为油田的事业辛苦忙碌。
他们或在茫茫大漠迎着风沙打井;或在火热川渝耐着高温处理天然气;或在渤海之滨乘风破浪拓展市场……当各地文旅局为宣传各自的城市而“整活儿”的时候,身在全国各地的大庆石油人也在默默为石油事业“整活儿”。
远离城市繁华喧嚣的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文/杨玉君
我在新疆迎着风沙打超深井
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死亡之海”,曾经这里只有风沙流动的声音,如今,一项项奇迹在这片沙海中诞生。1月22日,位于大漠深处的满深506-H2井的施工现场一派钻机轰鸣,钻探工程公司新疆钻探项目经理部80012钻井队在这里摆下钻井攻坚上产的“战场”,完钻工作量正一天天向前推进。
80012钻井队队长万仁伟是个1984年出生的小伙子,稳重、精神、干练,回忆起三年前刚来到大漠中钻井,万仁伟直言“压力太大了”。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在沙漠中打8000米以上超深井的难度还是超出了想象。单说钻机设备这一项,80012钻井队一直使用的是中小型30D钻机,而超深井需要使用大型的80D钻机。30D与80D,不仅仅是尺寸规格上的差距,80D钻机自动化程度更高,钻井工艺也完全不同。
富满区域超深层发育走滑断裂带,犹如地震在马路上劈出来的巨大缝洞形成的集合体,要在断裂带内准确钻到圈闭,钻井队不仅要克服地下高温、高压、高含硫的“三高”问题,还要防井壁垮塌,钻头卡钻、漏失等各种工程风险。
除了冬天的寒冷,每年夏天,万仁伟还要克服地面酷暑风沙、地下高温高压等重重考验,保障安全高效钻进。
高温环境下,不但考验工作人员的意志,还考验设备的安全运行。“这里夏天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设备长期在高温下工作,时刻都需要降温维护。”万仁伟说。
除了高温考验,还有风沙侵袭。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沙粒极其细小,是我国最容易起风沙的沙漠,在3至11月份,几乎每天下午都有强沙尘来袭。万仁伟告诉记者:“队里配了防风沙纱巾和防风镜,风沙再大,井也不能停。”
如今,正在施工的满深506-H2井已经钻进至7428米。“后续的四开目的层施工仍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在塔里木盆地打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全力以赴把井打好,干出个样儿来,在塔里木为咱大庆油田争光。”万仁伟说。
文/本报记者 赵楠
我在四川不惧高温处理天然气
天然气分公司合川油气处理厂电气技术员周丽红是该分公司首批进军川渝的28名员工中的一员。入蜀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克服水土不服,适应了弯弯绕绕的乡村路,在最短时间内学习掌握装置运维技术技能、探索独立运维,在环境温度最高的季节完成人数最少项目最多的装置检修,消除全部的安全隐患,实现了装置平稳长周期运行。
提到四川,那是无数人的“诗和远方”,无尽的美食和心醉的美景在脑海中交织,向往到成都的街头走走,体验一下“巴适”的生活。但第一次装置大检修,就让初到四川的周丽红对所谓的“诗和远方”有了新的认识。
“三伏天”的川渝,气温持续在36摄氏度以上,体感温度40多摄氏度。“我们从室内走出去,后背一瞬间就出汗了,不出几分钟,浑身也湿透了,身体里的水份疯狂从每个汗毛孔‘输出’,喝了很多水,但一天都不怎么上卫生间。”周丽红说。
检修现场,虽然每名员工的脸上、身上满是汗水,但也顾不上擦拭,任由汗水“啪嗒”“啪嗒”地落在罐上,没有一人抱怨、没有一人退缩,大家默默坚持,用担当诠释着“争气”品质。
那天,检修结束,装置运行平稳后,周丽红犹如打了一场胜仗的士兵,高兴地走出站场,去感受当地的“人间烟火”。
在四川生活了一段时间,周丽红结识了一对土生土长的四川夫妻,相处中,她深刻感受到四川人的豪放热情。生活一段时间后,也渐渐融入其中,与当地人交流时,还会自然地蹦出“不得行”“要得要得”。
在这个一年四季长青的城市,空闲时,周丽红还会带着家人漫步山水间,一同品尝当地的火锅,感受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她,已爱上这座城。
文/摄 本报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彭菲
我在天津乘风破浪拓展外部市场
4年前,装备制造集团力神泵业有限公司销售员玄枭来到了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拓展渤海油田市场,为用户做好服务。天津的气候温和湿润,与大庆的干燥寒冷截然不同。很多人会说能去天津工作简直太好了,但真正在这里工作的人才会知道力神外拓市场的将士们有多么不容易。
渤海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之一,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与大庆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在这里主要负责销售工作,可去海上平台是经常的事,我也要具备一定的海上作业技能和海上安全意识。”玄枭说。
与大庆的陆地油田相比,天津的海上油田给玄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体验。去海上平台工作少则两周多则一个半月,海上天气多变,风大浪高,在那里手机基本没有信号,活动空间小,工作强度大。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所有在平台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种挑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力神外拓市场员工坚韧不拔的品格。
当问到海上平台的工作苦不苦时,玄枭说:“在这里工作,虽然很苦,但更多的是感到荣幸。海上平台犹如巨大的钢铁城市,耸立在海面上。在平台上,你会看到天空和海水交相辉映,会看到太阳升起时阳光洒在海面上的美丽风景,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磅礴,也会被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所震撼。”
在天津,玄枭也有了新的朋友和同事。他说:“这些朋友和同事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让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共同面对着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也一起分享着工作之余的欢乐。
文/摄 本报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李雪健
我在河北守岛搞测试
冀东油田坐落于曹妃甸,位于渤海之滨,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神奇地方,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十一大队测井三队C2879班组操作员林宇已经连续8年在曹妃甸为冀东油田“把脉会诊”了。
林宇和班组成员每年有3成的工作是在岛上完成的,他们在周围布满高墙的平台录取动态监测资料。在冀东油田测试,克服潮湿的环境、在夜里施工是家常便饭,环境虽然艰苦,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念,他们时刻以饱满的热情与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口井。林宇说:“面对这里复杂的井况,我牢记前辈的教诲,带领班组人员提前检查好设备,及时排除隐患,面对这里紧张的测试任务,施工时间较长时,我主动与同事轮流站岗,帮助同事分担工作,面对出海施工时的种种不便,我尽最大努力与同事们共克困难,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获得甲方的一致好评。”
从第一次到冀东油田进行对外服务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可以独立带队上井,每当新接触一个项目,林宇都会主动去寻找相关技术资料,努力去搞明白其中的原理,掌握资料录取验收的标准,力求在最短的时间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测试任务。正因如此,他们出色完成了高温含硫井的脉冲中子全谱饱和度项目首次测井施工任务,冀东项目部产值连年攀升。
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林宇说:“我将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笃信实干,不断丰富充实我的测井人生,2024年与同事们合力将项目部推上新高度,让‘大庆测试’这张名片在这里熠熠发光。”
文/摄 本报记者 周娜 通讯员 芦柏丽
我在北京 护网络安全
1月22日,集团公司信息内容审计平台产生一起敏感数据外发告警。“平台发现某公司外发一份敏感文件,很有可能对集团公司重要数据安全造成威胁,大家赶快记录下来,根据平台信息进行溯源。”数智技术公司北京分公司网安天目项目经理滕飞正在给同事们布置工作任务。
这是滕飞在北京分公司工作的第十二年,也是进入数据安全领域的第十二年。“如果让我形容在北京分公司的工作状态,那就是‘快节奏’了。”滕飞表示,“我觉得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数据安全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停滞不前即是落后。所以我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时刻以学习的心态,保持对前沿的技术洞察力和坚定的创新决心,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北京分公司的这段时光里,让滕飞深感自豪的,就是他和团队成员共同开发了“网安天目”数据泄露防护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首款数据泄露防护产品,打破国外市场的垄断,填补了国产化数据泄露防护产品空白。目前,全系列不仅应用在中国石油40万个关键岗位办公终端,还服务于中广核、中海油等多家央企,建设成果两次获得国家保密科学技术三等奖年、工信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中国信息协会能源企业信息化创新成果等荣誉。
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是默默的付出与坚持。在滕飞看来,他所从事的工作已经从应用国外技术,发展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阶段。“下一步,我们还将升级打造核心产品,完成网安天目网络DLP产品重构,努力打造网络安全优势业务生态圈。”滕飞憧憬着。
文/本报记者 杨爽 通讯员 侯东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