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盘点时。
2023年,外围油田坚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一以贯之”,坚定不移落实抓好“三件大事”战略部署“一以贯之”,坚决围绕“一稳三增两提升”奋斗目标实现再稳产“一以贯之”,全体干部员工直面考验,顶得上、靠得住,用坚守扛起责任、用奉献诠释担当,打赢了一场漂亮的“2023收官战”。
外围油田稳油增气有多难?储量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低、措施有效期短、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差。
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干部员工迎难而上,稳住常规油、突破非常规、构建新能源,突出创新驱动,突出“因藏驱替”,突出绿色低碳,加快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步伐,挖掘新的增长点,确保各项指标“逆势上扬”。
盘点是“加油干”的起点。通过盘点,广大干部员工已充好电、加满油,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以奋进之姿跃进2024年的大门。
(执笔 孟德宇)

采油七厂
以“顶格状态”交“高分答卷”
本报讯(记者 黄特 通讯员 马煜)2023年,采油七厂奋力开启成长“第二曲线”,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原油生产指标。
问题里找方向,矛盾中挖潜力。这个厂坚持储备资源、稳住常规油、加快致密油、推进三次采油“四位一体”发展思路,牢牢掌握原油高质量稳产主动权。以“控递减、控含水”为核心,精细注采调控及水驱治理,在调整过程中“因区施策”。在老区油田强化注采结构调整,加强压力系统调整,加大组合措施应用规模,实现控水稳油目标;在外围区块持续开展线性注水应用,提高井网与砂体适应性,强化注水方式调整,加大低产低效井及欠注井治理力度,确保油田开发形势持续向好。
生产中攻难题,管理中要效益。这个厂在加快致密油有效动用的同时,突出效益化建产,探索完善“井位部署梯次化、产能建设一体化、生产管理精益化、增能提采多元化”的全生命周期开发模式,力争逐步动用品质较差的未动用储量。他们突出多元化试验,优化井网部署,优选注入药剂,按储层分类开展聚合物驱、深部调驱、微生物驱三种提采试验,坚持效果与效益并重,技术与管理并举,三次采油年产量突破7.2万吨。
新能源“新引擎”,发展中摸路子。近年来,他们把新能源业务摆在与原油稳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断拓展新能源业务版图,增强发展“新引擎”。作为中国石油投产的首个风光储一体化开发新能源项目,葡二联地区小型分布式电源集群应用示范工程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2023年1月,一期光伏工程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转型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目前,项目二期风电工程已完成风机基础浇筑和输电线路施工。

采油八厂
实现连续16年产量箭头向上
本报讯(记者 伊丽娜 通讯员 尤红艳)2023年,采油八厂深化精准开发、细化生产运行、强化提质增效,以超产3.1万吨的优异业绩,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实现了连续16年产量箭头向上。
做实生产管理,实现“颗粒归仓”。他们牢固树立“一吨油”意识,坚持能力水平“两条线”管理法,精准“三个抓实”,做好“三个强化”,抓大不放小。同时,深挖长关低效井潜力,围绕油田公司提高开井率目标,以单井剩余油分析为基础,开展长关低效井治理,突出挖潜的系统性、多样性,盘活无效低效老井。全年治理长关水井110口,日恢复注水1417立方米,年恢复注水27.74万立方米;治理长关低效油井401口,日恢复产量136.5吨,全年多产油2.04万吨。
做细精准开发,实现“有的放矢”。采油八厂统筹靶向施策,精准老区调整,控制油田递减,坚持“两个推进”,强化形势分析,开展分类调整,2023年油田自然递减率9.31%,较计划低0.43个百分点;精准措施挖潜,放大增油贡献,推进“4221”措施提效工程,精准方案编制、超前组织运行、严格现场监管、精细后续管理,实现压裂挖潜的精准高效;抓实产能建设,提高新井产能贡献率,深化“13551”快速建产模式,深度压缩各个环节用时,全力保障新井早投产、早产油。
做强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支撑”。这个厂坚定创新驱动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进葡萄花提采、致密油有效动用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充分挖掘剩余资源潜力,葡萄花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单砂体精准注水配套技术系列、扶余油层老区治理技术、数字化油田建设均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为实现原油高质量持续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采油九厂
构建“常、非、新”三足鼎立发展格局
本报讯(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陈莹莹)2023年,采油九厂加速构建常规油、非常规油、新能源“三足鼎立”发展格局,油田开发呈现良好态势,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实现连续7年原油产量箭头向上。
聚焦常规油开发,这个厂以“四个转变”推动精准开发,即油藏描述剩余油表征由沉积单元向单砂体转变,注采关系调整由完善井区向完善单砂体转变,注采结构调整由多层定性向靶向定量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向数字转变。目前,龙19示范区老井自然递减率减缓4.99个百分点,含水上升值下降2.16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5年治理目标;以“四类加密”助推井网完善,即大力发展完善“多井型协同加密、‘二三结合’井网调整、灵活加密、长水平井加密”技术,共产油1.4万吨;以“四类模式”助力水驱开发,即构建油水井对应调整、一体化措施挖潜、探索接替稳产技术、机采井分阶段提效模式,水驱开发形势持续向好。
聚焦非常规油,这个厂成立页岩油保障团队,全面抓好基本建设、生产运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在致密油攻坚上,以技术突破为引领,以“1135”效益建产模式为支撑,突出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效果相结合、市场运作降投资、组织管理规范化,持续提升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实现了14万吨以上稳产5年,并保持上产态势;在稠油效益开发上,采取一体化动用、立体化支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新井投产效果好于方案,蒸汽吞吐先导试验效果显著,仅用3年时间,稠油产量快速上升至14万吨。
绿色发展打造新支撑。这个厂“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优化方案设计,积极沟通协调,强化施工管控,加速布局新能源业务。2023年,他们实现油田首台风机在龙一联并网发电,建成油田第一个新能源风光热综合利用工程,光伏、余热、光热、风电全部投用,实现龙虎泡油田清洁能源占比24.6%,推进低碳生产园区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步入“快车道”。

采油十厂
油气“双链” 引擎强劲
本报讯(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2023年,采油十厂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开发形势稳中向好。
为提高油层动用,这个厂将精细化管理贯穿油藏开发全过程,将目光锁定在采出程度高、含水高区块的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和以三类区块为主的特低渗透井区,深化油藏认识,精细摸排油藏潜力。
在做好新井产建“造血”的同时,他们针对老区注采结构矛盾突出,油井产量递减快的实际,明确攻关方向,找准问题根源,采取“流场调整+措施增油”相结合的手段,减缓自然递减,筑牢稳产基础。同时,优选3个井区13口水井有针对性地开展动态提水13井次,靶向补充地层能量,用“效益水”激活“油细胞”。
在气田开发上,他们根据油田公司年度天然气产量计划,综合分析各气田实际产能,科学分解各气田月度运行产量,落实保障措施,合理调控各气田运行产量。同时,按照气井分类开发管理思路,通过动静结合有效建立气井分类标准,制定了不同类型气井的开发管理对策,通过分类治理,使单位压降产气量稳定在760万立方米/兆帕以上。
为提高气田开发效果,他们还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科学分析低效、关停井成因,精准制订治理方案。2023年,成功完成了4口井的解堵施工,井筒累计排出液体3吨,井口油压升至1.85兆帕,气井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有力保障了采油十厂全年天然气产量顺利完成。

头台公司
科技领域多点发力 各项指标“喜报”频传
本报讯(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姜楠)2023年,头台公司科技领域多点发力,各项指标均箭头向上,超额完成了产量任务。
他们扎实推进精细油藏描述、水驱精准开发示范区、外围油田提高采收率、注水质量提升4个专班工作,大力推进低成本产量挖潜工作,全面聚焦深化精细油藏描述,以参数解释、井震结合、建模数模等新一代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为基础,构建全藏动态模型,同步实施水驱综合调整、稠油聚驱等关键举措,老井自然递减率低于计划0.34%,稠油聚驱阶段采出程度提高3.83%,措施单井日增油同比提高1.1吨。
为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他们积极参与油田公司级科研项目6项,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精准注水、措施挖潜、稠油开发和三次采油开展研究和试验。通过悬挂器安装密封胶圈,成功攻克小直径套管固井技术,充分解决了固井水泥回返问题;通过研制小直径可溶桥塞、射孔枪、深穿透射孔弹等工具及器材,采用油管输送逐段射孔和压裂,全面实现了侧钻井分段压裂技术;通过研制高承压回接插头、大通径封隔器和水力锚,突破了小直径套管桥射联作技术,施工周期缩短至7天,科研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科技兴企迈出坚实一步。
他们还突出效益导向,持续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通过采取明确实际需求、调整投资计划、核实入账金额、跟踪入账进度等措施,实现了产能、老改遗留投资入账清零;持续完善自主选商流程,修订过程表单12项,累计完成414个项目,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持续在油藏、采油、地面、管理4个方面发力,实现总能耗下降5.63%;汛前研制安装电机架高装置198台,停井水位提高了1.6米,同比水位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少影响产量4000吨。

庆新油田公司
纯老井自然递减率较“十三五”降低3%
本报讯(记者 王玉)2023年,庆新油田公司圆满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纯老井自然递减率较“十三五”降低3%。
他们紧盯高效建产,将新井设计及钻井运行由地质室单独干转变为“一体化”同步运行,彻底改变了过去流水线式带来的下一道工序等上一道工序的情况,变“单线运行”为“多线并行”。同时,组建了由地震解释、储层研究、钻井运行等部门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从井位部署、产能方案制订、地质认识等10个产能建设节点紧密协作。通过“边找边建,边建边找”的方式,先后灵活编制两批方案,补充井位10口,产能建设规模增加0.53万吨。
他们将原来从事物探工作的人员培养为井位设计人员,利用灵活多变的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对井位进行时时调整,尤其针对河道窄、薄,走向摆动频繁,油水关系复杂,极易造成钻井失利的外扩区块,坚持“完钻一口,分析一口,预测一轮”,区块平均单井日产油高于老井1.5倍。
面对接替储量不足,主力区块“双高”等挑战,他们瞄准微生物驱油技术,通过人为调控,利用微生物在油藏环境下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有利于驱油的代谢物质,作用于油藏和油藏流体,以此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截至目前,见效油井与试验前相比日增油14.1吨,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2.1。
为进一步降低老井产量递减,这个公司还开展了智能精准注水示范区建设,重点攻关基于一体化的开发综合挖潜、智能精准注水和智能高效采油技术,促进技术提档升级、管理模式创新和开发水平提升。截至目前,示范区油水井开井率提高6.6个百分点,油井时率提高2.8个百分点,注水合格率提高6.9个百分点,产油能力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