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下岩石做“CT”

2024-01-25 10:50:10 

装备制造集团采油装备制造分公司

成功中标355万元订单

本报讯(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陈宇)近日,装备制造集团采油装备制造分公司以新产品打开新市场,成功中标355万元南方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塔架式抽油机订单,这是该公司首次进入南方勘探市场。

采油装备制造分公司研发的新型塔架式抽油机采用永磁电机驱动负载运转,应用柔性配重导向使结构质心、工作重心分布更加合理,具有功能完善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系统效率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综合节电率达到27%以上。

该分公司了解南方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塔架式抽油机需求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技术、销售等相关人员与对方进行对接,向用户推介新型塔架式抽油机的产品优势,真心诚意与用户开展良好沟通,先后完成五轮技术方案修改,开展三次产品报价与运输方案结合,最终获得订单。该分公司将紧跟南方勘探市场变化,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市场。




“我的2023”油田融媒体系列报道今日上线

本报讯(记者 闫婷婷)辞旧迎新,逐梦远航。今日起,“我的2023”油田融媒体系列报道在大庆油田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庆油田官方微博、大庆油田视频号、大庆油田报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推出。

先优模范是鲜明的旗帜、时代的风向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致大庆油田贺信5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在油田公司六届三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油田媒体策划推出“我的2023”融媒体系列报道,深入采访油田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呈现其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成长、思考与认识,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与规划、信心与举措。敬请关注!



【讲好科研故事 激发创新活力】给地下岩石做“CT”

——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地质研究室主任蔡东梅

〇本报记者 田原

油气资源深藏于地下几千米,看不见也摸不着,怎样才能知道哪里有?有多少?这就需要给地下岩石做“CT”,利用手段采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拍”出岩石成像“CT”,“看”岩石结构,从而分析油气分布情况。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地质研究室主任蔡东梅就是这项工作中的佼佼者,她像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把数据经过技术处理,变成清晰、准确反映岩石特征的剖面图。

常年和数据、图纸打交道,一套数据有时候需要数十次分析。这份既枯燥、“烧脑”,劳动强度又大的工作,蔡东梅坚守了14年,这份执著与她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密不可分。蔡东梅出生在一个石油家庭中,年少时便胸怀“地质梦”。2010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来到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开发地质工作。

给岩石做“CT”,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提高采集精度、处理能力和成像质量,是蔡东梅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

两至5米薄互储层井间连通性预测属于世界级难题,是蔡东梅工作后承担的第一个攻关项目。作为攻破禁区的人,蔡东梅印象无比深刻:国内处于空白,无参考资料、无适用技术、无实践经验。当时,她敏锐地意识到,要成功开采出油气,国外技术无法照搬照用,各项配套技术的获得只能靠自己。

她带领团队对10万余口井的地层展开对比,对千万条地震剖面进行分析,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3年的工作量,自主创新形成了陆相河流三洲特高含水期精准储层表征理论技术。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全盆地小层级沉积体系研究,将厚度两米以上的河道砂预测精度由77%提高到85%,提高了薄砂体精准入靶和措施精准调整的成功率。

随着井网不断加密,可挖潜剩余油规模越来越小,蔡东梅和团队开始在小断层中找油。“当时地震分辨能力仅能识别断距10米以上的断层,无法实现布井需求,而3至10米断距的断层识别是理论上的‘天花板’,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蔡东梅回忆道。

经过近百次的多种数据叠加模拟,她们独创了井断点引导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精准刻画出断距3米以上断层的空间展布,实现了油田开发布井由“躲断层”到“找断层、贴断层”的跨越。

随着油田“走出去”战略的实施,2019年油田与国外油田开展合作,该油田的断层和储层岩性极为复杂,是世界公认的地质认识“无人区”。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蔡东梅带领团队向极端地质条件下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发起了挑战。

经过几百个方案、上万次的算法实验,她们研发出基于AI的复杂断层交切分析和岩相自动识别的智能技术体系,搞清了该油田复杂地质特征。经过外方专家的多次论证,地质模型精度与后期打井认识符合率达到90%以上,高于同行15个百分点,外方赞叹道:“你们的技术确实牛!”目前,该技术已在12个国外区块推广,提升了中国石油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在矢志不渝找油找气的征程上,蔡东梅与沙土为伴,与岩石对话,继续攻关陆相浅水湖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加速推进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拍出“地下宝藏”的“高清照”,用创新与担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开年以来,采油一厂南一区西部区块 上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采油一厂 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系统推 进南一区西部区块高效上产,重点围绕层 系井网调整、精细油藏描述、水驱控水提 效、三采提质增效、套损综合防控五方面 开展工作,在重新认识油藏的基础上,精 优两驱开发调整,精准套损防控,持续保 持开发形势稳定向好。同时,积极应用南 一区西部区块《老油田“压舱石工程”工作 指导意见》,经过比对筛选,选取了东区和 南一区东部两个同类型区块,再打造第二 个“压舱石工程”,为原油高质量稳产贡献 力量。图为南一区西部区块雾凇航拍图。

本报记者 王延路 通讯员 吕泽文 摄


热门推荐
给地下岩石做“CT” 2024-01-25 10:50:10
安全速递 2024-01-24 07:47:15
二版右侧栏 2024-01-24 07: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