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挑战 一路闯关,一鼓作气,直至通关 石油人奋勇闯

2024-02-07 08:11:32 


“体能关”

应急抢险、加班熬夜……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个好体力,才是一名“合格”的石油人。

打一场8小时“硬仗”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石油人必须立即出动,进行抢修,他们可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不仅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们知道,只有具备足够的体能,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保证抢修任务顺利完成。

1月23日13时,采油二厂第九作业区注采8-1班青工郭欢庆像往常一样到计量间检查单井回油温度,发现南8-4-34井场附近地面上冒着徐徐白烟,原来是管线穿孔了。她立即向副班长张健汇报:“张班长,没有提前预定设备,今天能抢修吗?”

“我马上联系作业区调度,今天必须处理上!”在张健与作业区调度的及时沟通下,刚刚结束抢修的挖掘机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

张健指挥着单勾挖掘机对冻土层进行挖掘,当设备挖开大约1米深、3米宽的冻土层时,他叫停了挖掘设备,跳进作业坑内,仔细观察管线走向后,坚定地说:“穿孔点距离中转站不到2米,周边管线极其复杂,只能靠人工挖掘。”气温低至零下25摄氏度,可现场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4个正在抢修的“石油硬汉”拿起铁锹,跳进作业坑内,一锹一锹的挖掘着漏点,大家汗流浃背,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寒冷的冬夜考验着抢修队员们的体力和耐力。

“都说我们石油人是硬汉,真得过了体能这一关。”维修工刘海涛笑着说道。

漏点找到后,维修班电焊工迅速进行焊接。随后,抢修队员们进行试压、回填土坑、恢复流程、启机检查、冲洗管线……等一切恢复正常,大家离开单位时,已是接近21时了。

文/本报通讯员 宋丹 胡婉莹



“耐力关”

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始终坚守岗位,始终勇毅前行,这是石油人对意志的磨练、耐力的考验。

坚持拿下两口井

农历年前,井下作业分公司特种工艺作业一大队特109队队长陈杰带队鏖战严寒保生产,圆满完成了最后一轮施工任务。

1月上旬,特109队从中区转战采油九厂区块,开始对两口同平台大缝网井进行施工作业。这两口井有三个特点:排液周期长,累计液量近万方;工作量大,单井压裂井深1800余米,需起下6趟、1000根管柱;施工标准高,两口井累计层位达9层,油压高达50兆帕,对管柱组配和管线连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在春节前尽快拿下这两口井,陈杰在搬家就位前,就已经做好了详尽的施工规划:在完成一口井压前准备工作的同时,把第二口井的第一趟管柱起完,然后再利用压裂过程中蓄水的时间,把第二口井的压前准备工作做好,主打一个时间高效利用,实现两井连续压裂。

目标既定,只待撸起袖子加油干。陈杰立下了“军令状”,两口井一天不干完,他就一天不离开井场。队长的行动,就是最有效的“集结号”。队里的几名党员干部主动请战,组建了临时突击小队,在第一口井压裂的当天上了岗。17时,压裂车组停压蓄水后,陈杰带着这支突击小队开始主攻“第二战场”。数九寒天,晚上的风像刀子往身上呼呼地刮,陈杰站在井口,跟严寒比耐力,同冰雪比韧劲,稳稳当当地完成了最后两趟的起下任务。转过天的下午,第二口井无缝衔接开始压裂,工作效率杠杠的。

一支耐力好、人心齐的干部员工队伍,是特109队顺利闯“关”的关键。陈杰说,他和队里的兄弟们有信心,在2024年再创队伍施工井口数和产值的新高。

文/本报通讯员 王书华



“信念关”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引领石油人不断前行。

抢产夺油斗志高

“各班组准备,现在开始夜间联合大检查,请立即前往指定地点集合!”1月29日22时,采油四厂第一作业区生产管理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说罢,90后生产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武熠穿好工服,拿上电脑,驱车朝井排路上驶去……

年初以来,面对繁重的原油生产任务,第一作业区全体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第一时间发出抢产夺油攻坚战动员令,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加密巡检频次、加紧措施上产等方式,坚定信心,靠实举措,精细组织、精准谋划,以必胜的信念坚决打赢抢产夺油攻坚战。

本着“斤两必争”的原则,第一作业区在科学挖潜上出实招、出硬招,紧盯各项运行参数及主要指标,加快措施方案调整、加大资料落实力度,将油水措施增油细化落实到每周、把产量任务分解到班组、把液量监控执行到分秒。本着“非必要不停机”的理念,生产指挥中心联合基层班组开启“5+2”“白加黑”巡检模式,确保停机井“早发现、早处理、早恢复”,严格落实包保责任,逐级压实责任,全力缩短躺井时间。

2024年,一区人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聚焦抢产夺油,扎实开展每一项工作,用“严上加严、细之又细、实中更实”的精神,书写“数九寒天干劲足、抢产夺油斗志高”的开局新篇!

文/本报通讯员 杨迪



“反应关”

面对突发状况,反应迅速,判断准确,石油人临危不惧,迅速出击,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这是挽回损失的关键。

迅速决断不拖延

在工程施工中,突发状况的处理至关重要。工程团队需要具备迅速反应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也至关重要,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挽回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双68区块产能建设工程(二期)中,采油十厂监督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李辉在当日工程结束后,发现施工现场照明灯具亮度不稳,担心有问题的他去现场进行一次巡查,但是却没有发现异常。心里不踏实的他决定再出去看看,同班都觉得他想多了,李辉却说:“电气电路故障一出事就不是小事,我再去看看吧。”这一次他从变压器捋着电缆一点点地检查,终于发现一个二级配电箱好像不正,仔细一看原来是被车辆撞到后匆匆摆放一下,接地线也断开了。

为了避免出现触电危险,他迅速行动,把施工人员从睡梦中叫醒,组织施工人员将接地线路恢复。当这一个问题处理完毕,大家打算重新回去睡觉时,李辉看到地面有阴影,往前拿手电一照,看到前方有一个大坑,他立刻回身问道:“我让你们做的警示围挡呢?”施工人员解释说:“我们觉得施工结束已经天快黑了,不能有人,就没整。”李辉训斥道:“安全一点不能疏忽,我们不能等有事了才后悔。咱们晚点再休息吧。”李辉又组织大家对临时挖掘的穿越坑进行围挡及警戒标识围设,避免了夜间出现人员掉落情况,有效地确保了双68区块产能建设工程(二期)顺利进行。

文/通讯员 孙继强 刘知悦



“脑力关”

石油人面对诸多生产难题,就像医生面对疑难杂症一样,多方“会诊”,全力保障设备健康,创造更多效益。

巧辨真假“泄密”

“机械密封泄漏故障一定仔细辨别,有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机械密封损坏 ,我们要学会辨别机械密封是真漏还是假漏、是真损坏还是假损坏。”谈起这个问题,采油二厂第五作业区南二联合站脱水转油岗金广军耐心地为大家讲解。

在联合站日常管理中,由于长时间运转,机泵会出现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就是通过更换机械密封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一件常用泵用机械密封成本3000至7000元不等,花费成本较高。

经过细致观察和琢磨,金广军发现机械密封泄漏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泵输送介质中含有固体颗粒进入机械密封摩擦副,摩擦副不同程度的磨损,造成摩擦副密封不严泄漏;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多级离心泵平衡系统出现磨损,转子窜量过大,造成机械密封波纹管压缩量不够产生间隙泄漏;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离心泵输送介质温度高,机械密封波纹管结垢,造成波纹管失去弹性压缩产生间隙泄漏。为此,金广军组织技师之家、专家工作室成员对大量机械密封进行“现场解剖”进行验证,于是,鉴定真假“泄密”后再进行专业维修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通过除垢、研磨密封面、调整间隙修复对需要维修的设备以修为主,更换为辅,减少了机械密封的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大大节省了机械密封的更换费用。

文/本报通讯员 孔祥玲



采油四厂第七作业区维修班肩负着日常设备维保、年检和应急抢修任务,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也同样考验着他们的体能。无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可以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完成抢修任务,日复一日练出了强健的体魄。 

漫画/本报通讯员 许天瑶 苏泽



在生产难题面前,采油五厂第五作业区员工精确分析,全力保证设备的健康运作,在这场知识与技能的较量中,他们用智慧与经验书写着一张张合格答卷。正是这样的不懈努力,使得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漫画/本报通讯员 周影



冰雪严寒,是这个季节对石油人耐力最大的考验,采油七厂第六作业区的石油人坚持驻守在岗位上,无论风雪多大,他们都从未退缩。他们身上体现着石油人执著,正是他们的顽强攻坚,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为冬季生产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漫画/本报通讯员 杨锋



水务环保公司管网分公司员工在面对突发抢修时,冲锋一线勇担当,争分夺秒查漏点,通宵作战保供水,团结一心齐作战,展现了准确的判断力及出色的应对能力,为保障油田生产的水脉畅通、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保驾护航。

漫画/本报通讯员 王雪莹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好新时代“答卷人”的思想之基。头台公司第二作业区员工始终牢记初心,践行“端牢能源饭碗”使命担当,每个人都立足岗位,在网格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定不移地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勇往直前,不断追随前人的脚步勇闯难关。

漫画/本报通讯员 陈远秋

热门推荐
管理达人 2024-02-07 08:03:26
岗检连环画 2024-02-07 07:56:57
基层报道 2024-02-07 07: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