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天使”重燃斗志“为油高飞” ——记油田公司功勋集体、昆仑集团金属防腐有限公司管道防腐分公司管材成品车间

2024-02-07 08:30:18 

○本报记者 王蓓萨

1月31日,油田公司六届三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表彰2023年度功勋集体、功勋员工、先进集体、杰出员工和杰出员工荣誉奖的通报》,当得知喜获功勋集体称号的那一刻,昆仑集团金属防腐有限公司管道防腐分公司管材成品车间的残疾员工们沸腾了。因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管材成品车间现有员工35人,残疾员工就有18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半以上由残疾员工构成的队伍,10年来,实现经营收入近18亿元,曾创出年产值突破2.3亿元的最好业绩。其间,残疾员工不但没有拖后腿,反而成了如今生产线上的骨干和先锋。

“残疾员工们就像一群折翼的天使,曾经在泥淖中寂寞、孤独地苦苦挣扎,在油田的帮扶和呵护下,他们不仅走出了生活的困顿,也活出了人生的精彩。”管材成品车间党支部书记孙威威介绍说,作为油田首批集中安置残疾人的基层党组织,车间勇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以提升残疾人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残疾人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心智能力,积极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良好条件,全面推进“思想技能有提升、文化生活有期盼、维护权益有保障、特殊需求有回应”的“四有”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残疾员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从当初刚刚工作时的不自信,到如今干出骄人业绩赢得尊重,既源于残疾员工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也得益于车间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残疾员工管理实际,创新实践“带着目标、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方法”的“四带工作法”,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上下互动推进,让残疾员工迅速提升技能水平,融入集体,从而达到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

在“三联”示范点和“四带”网格的点线面立体“五合一”党建“红色网格”服务阵地推动下,“抓技能培训、抓岗位成才、抓典型培养”的“三抓”培养体系建设走深走实,培养出一大批残疾员工技术骨干,党员干部们驻厂房、跟班组、入岗位,围绕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难题,带领技术能手、残疾员工骨干先后自主研发、设计、安装自动旋转缠绕机、自动切头机等革新成果,年节约生产成本数百万元。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什么引领他们以过硬技术始终领跑同行在前、示范在先?是什么激励他们苦干实干,十年累计生产防腐保温管线1.27万余公里,为1.3万余口油水井输油输水稳产保供?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铁人曾经喊出的嘹亮口号在管材成品车间得到了完美诠释。

岗位不方便操作就改造,劳动强度大就革新。他们根据18名残疾员工的残疾类型,不断进行改造革新,在生产管理上吃透工艺流程,通过及时总结生产应用中好的经验,摸索工艺技术实践中好的做法,带领员工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先后自主研发自动封帽机和自动切口机等技术革新成果、QC成果、“五小”创新成果20余项,获得油田公司(局)级以上荣誉14项。2022年,肢残员工韩永生带领的残疾员工阳光班组产值突破9000万元,毅然扛起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保供的政治责任。

“只有不断创新,打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实现突破。”多年来,管材成品车间聚焦管道主业,强化创新驱动,去年6月,昆仑集团金属防腐公司与中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阳光车间成为首批挂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依托“阳光创新创效工作室”,带领更多残疾员工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管道防腐保温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打造“国内一流管杆加工制造专业化油服企业”。

一路阳光呵护、一路向阳而生、一路循梦而行。油田在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弱势困难群体的冷暖疾苦。面向未来,管材成品车间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用更加温暖的管理方式,通过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救助,建立起扶残助残长效机制,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坚定为油奉献的信念,新征程上全力为油田加速上扬“第二曲线”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